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丨访萧红故居 品黑土文化
2021-04-08 09:30:14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印”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龙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东方红,太阳升……”是歌曲《东方红》中的第一句歌词,巧合的是,“东方红”和“太阳升”也是黑龙江两个火车站的名字,绵延的铁路线仿佛把我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从“东方红”出发,一路西行,直抵“太阳升”,经虎头要塞、跨万顷良田,品味北国冰城的厚重、感受铁人精神的洗礼,追随共产党人的初心足迹,探寻龙江百年发展脉搏。图片

  第十七站 萧红故居

  萧红故居坐落于呼兰河畔,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也是她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的地方。这里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为萧红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1931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萧红逃离家庭来到哈尔滨,困窘间的萧红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1933年4月18日,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是她最早发表的文学作品。1933年5月21日,她写出第一部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之后,她又陆续发表了《看风筝》《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小黑狗》《中秋节》等小说和散文。

  1934年11月30日,在上海内山书店,萧红见到了敬仰已久的鲁迅先生,这是萧红文学创作道路的新起点。1935年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容光书局出版,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从而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1938年1月,萧红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2月下旬,随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去西安,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40年春,萧红抵达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她坚持创作,写了小说《后花园》《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曾被茅盾先生誉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942年1月22日,萧红病故于香港,年仅31岁。在10年的创作历程中,萧红为后人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不朽篇章,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为了纪念这位著名左翼女作家,1986年萧红诞辰75周年之际,经过修复的萧红故居对外开放。萧红故居是清末传统八旗式住宅,是中原四合院建筑群与东北地方传统民宅形式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物价值。萧红故居对研究萧红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轨迹以及30年代北方人民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

  萧红纪念馆与萧红故居毗邻而建,是国内首座以纪念萧红为主题的大型展馆,2011年6月9日正式对外开馆。萧红纪念馆内藏有许多珍贵资料,比如鲁迅写给萧红与萧军信函的复印件等,为萧红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萧红的一生波折传奇。她反对包办婚姻,一生追求思想和个性解放,是当时女性自我解放的榜样;她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面对困难和坎坷,不向命运低头;九一八事变后,她用文字揭露黑暗,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怀。萧红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