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哈尔滨市一曼街、兆麟公园、尚志市……,在龙江大地上,有很多城市、街道公园都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红色印记在龙江》一起去重温那些战火硝烟中闪亮的英雄之名。


在尚志市赵一曼赵尚志纪念馆里,展示了一只赵尚志将军在黄埔军校时使用的皮箱。1926年赵尚志回到东北从事革命运动时,也将这只皮箱带回到东北。1933年,赵尚志领导创建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带领珠河人民开展抗日斗争,他先后领导指挥了滨州三岔河、通北冰趟子等多个著名战役。
尚志市赵一曼赵尚志纪念馆馆长曹晓红介绍,赵尚志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引到了冰趟子上。这场战役当时打死打伤敌人300多人,我军牺牲了七个人。在当时武器力量相差特别悬殊的情况下,敌人数倍于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当时,赵尚志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战场遍及松花江两岸,覆盖近40个县,作战上千次,名声响亮,让敌人闻风丧胆。日本侵略者曾悬赏通缉赵尚志,还多次派遣特务企图暗杀他。1942年,赵尚志在与敌人作战时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降,最后英勇牺牲,为纪念赵尚志,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城市、街道和公园。

李兆麟在东北参加抗日时和战友共同创作的《露营之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写到“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真实的反映出抗战的环境非常艰苦。但即便是天寒地冻、饥饿难耐,战士们仍然勇敢冲锋,就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共赴国难,何能消减”,这首歌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李兆麟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与赵尚志并肩战斗,打宾州、攻克五常堡,还创建了松花江下游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麟任滨江省副省长等职,曾积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面对当时东北复杂险恶的形势,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坚定地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1946年李兆麟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为纪念李兆麟,哈尔滨市原道里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将英雄之名永远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