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在魂 中国在心
自1991年起,俄罗斯联邦荣誉艺术家、世界手风琴家联合会名誉副主席、罗斯托夫国立室内乐团独奏艺术家尤...
中国之行
俄罗斯在魂 中国在心
圣彼得堡来了女驸马
我们如何学习中文?
1
2
3
4
圣彼得堡来了女驸马
到了“状元府”一场再芬版冯素珍出场时,身着状元红袍的韩再芬一个转身亮相,意气洋洋,明艳照人,顿时掌声...
真情无疆界
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我一直梦想着环游世界,看看其他国家,看看世界。但我从未想过我第一次出国会去中国...
友谊的“钢铁”见证
弹指间,六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一个耄耋老翁。我始终怀念这段短暂的异国友谊。遗憾的是,那些信封都不...
中国之行
“中国的俄罗斯学家”们都是品德高尚、聪慧睿智、乐于助人、灵魂芬芳的人。他们不仅精通俄语,而且对俄罗斯...
遇见中国:那些值得铭记的人和事
命运往往给予我们奇妙的邂逅,当你一直梦想或期待一件事时,这件事就会突然在某一天与你不期而遇。
始终胸怀“国之大者” 传承弘扬中俄友谊
近20年来,中俄关系披荆斩棘、一路高歌,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到“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行,已发展为当今世界上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组大国关系。作为从事对俄工作22年的“俄语人”,见证了中俄两国关系经历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回眸这段历史巨变,与俄语的不解之缘到毕生事业追求,更多的是万千感慨。
中国问答
问题一:是什么促使你去中国学习? 从学生时代起,我就对汉语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是一门很难的语言。他们说,没有多少人能掌握汉语。或许是由于我的一点天赋和相应的努力,我在学习语言方面从未遇到任何困难,所以我决定进入东方研究学院。大一学年结束时,我来到了中国,已经可以和中国人交谈了。
感恩一路有你相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我和俄语的渊源已经几十年了,这还要从我的家乡说起。我的家乡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这里是《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有中俄界江——乌苏里江。中国饶河——俄罗斯波克罗夫卡口岸,与俄罗斯直线距离仅760米。童年生活在饶河的我们就会说“Здравствуйте(您好!)”,也常听到俄罗斯人带着外国腔调的“您好”!街道上常见金发碧眼的俄罗斯美女帅哥,这个美丽的小城也因俄罗斯朋友的加入更加充满温馨与活力。
伟大的中国耐心
中国占据了我的大部分生活,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述关于中国的话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它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一生也注定要与汉语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追忆季塔连科院士
我在自己的学术和教学工作中,有不少机会到苏联和俄罗斯从事学术进修和交流,也与俄罗斯的一些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与不少俄罗斯汉学家有交往,有工作联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专研精进,令人动容。
我的俄罗斯记忆
我来自内蒙古满洲里,是一个在边境小城长大的女孩,“俄罗斯”这三个字对于我来说从来都是鲜活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俄罗斯人、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别具一格的俄式建筑……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让我与“俄罗斯”结下了缘分。直至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上俄语课的场景、第一篇独立翻译的俄语稿件、第一张俄罗斯火车票、第一份俄语工作、第一个俄罗斯礼物,这点点滴滴汇成了我的俄罗斯记忆。
我的中国记忆
我对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了解始于青少年时期。当时我就读于彼尔姆芭蕾舞学院,我的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有中国、日本、以色列等等。大家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知识,我们一起画日本漫画,学习阿拉伯语。那时,我学会了第一句汉语——“你好”。
俄语伴我行
2013年9月,我考入呼伦贝尔学院俄语系。自此,俄语走进我的生活,照亮了我的未来。这四年时间里,我与越来越多学习俄语的同学相结识,颇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对我而言,不是自己选择了俄语,而是俄语选择了我。她包容了平凡普通的我,使我领略到不仅有普希金笔下对俄国苦难历史的回顾与颂扬,还有俄罗斯热情洋溢、永不认输、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一切好像等待开采的宝藏,吸引着我不断渴望去了解学习更多。
我们如何学习中文?
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和最有趣的语言之一。外国人经常认为汉语是不可理解的,是一个需要不断去探索的奥秘。对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去中国留学就是我们的梦想。大家都知道,去所学语言的国家留学是提升语言实践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当你身临其境,沉浸在异域文化之中,就会不知不觉间耳濡目染,如同一场梦幻般的旅行一般,体验到独特的中国文化。
俄罗斯学生步入中国 感悟泱泱中华的魅力
一提到中国,脑海里会浮现什么?是庞大的人口规模,还是笔墨酣畅的书法?是少林武僧,还是悠久的历史?是神秘的西藏和“中国金字塔”的未解之谜,还是诸如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丝绸、瓷器等实用的发明?具有5000年文明的中国深深吸引了大学时代的我,由此,我便开始了中国之旅。
追忆恩师阿芙兰姆科娃·伊丽娜
每一位曾经留学俄罗斯的中国学生,都会对俄罗斯优美的自然风景、璀璨的文化艺术等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并至今对我事业产生影响的是我的恩师—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戏剧与舞蹈学院院长,著名钢琴教育家阿芙兰姆科娃·伊丽娜·谢苗诺夫娜(Аврамкова Ирина Семеновна)教授。
“人民友谊”见证人——王耀臣
与王耀臣相识,是在哈尔滨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酒店有好几层楼和数不清的大厅,每一层都有衣着整齐、训练有素的服务员,每个房间都装潢精美。大厅的中央摆放着传统的、带有旋转玻璃台的圆桌和装饰华丽的座椅。在角落里、沿着墙壁的地方摆放着舒服的沙发,供客人们休息或是进行私人谈话。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与餐饮文化密不可分。饭店,更像是一个进行对话的场合,而非仅仅的就餐场所。在饭桌上,往往能更迅速、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中国美食非常独特,且种类繁多。一道道菜摆放在可以旋转的玻璃台上,而桌子本身却是不可旋...
我们只是外表不同
我从未想过会成为这个幸福的中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一切都开始于四年前……我们的女儿尤利娅当时才12岁,对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我们开始在堪察加寻找能够教授汉语的地方。作为父母,我们知道,学习语言有自己的规则、方法和模式。而且,一门语言的学习必须要打好基础,并一定要系统化学习。
不一样的青春旅程 ——从“东方莫斯科”到西西伯利亚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经济发展的减速、卫生健康的预警、命运与共的牵绊都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延展。作为历史上两国关系发展到历史最好水平的中国和俄罗斯,自然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向全世界展现了大国合作的典范。
闺蜜
在青岛度过的11年里,还有很多与王丽欣相处的温暖而幸福的时刻。2019年末,我和家人回到了俄罗斯,原本计划2020年3月再来青岛,但新冠肺炎疫情暂停了我们的行程。我和王丽欣已经一年半没见面了,但我们从未忘记彼此,我们经常向对方谈起身边的新鲜事儿,分享茁壮成长的孩子的照片,时不时地进行视频通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在青岛相聚,但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我也定会再次和我的“闺蜜”相见。也许,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普通女孩之间的友谊显得有些单调乏味,但如果没有普通民众间这种温暖、寻常的友谊故事,又怎么又会有...
茉莉
茉莉是俄罗斯姑娘Валентина的中文名字。她本名叫瓦连金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季宁娜,俄语意为“健康、强壮”。她不像大多数俄罗斯女性那么高挑,倒像江南水乡的女子那样婉约小巧,安静从容。我习惯以中国的传统称她为“茉莉姐”,一是年龄上她比我大一轮,二是她像姐姐一样关心我的生活,引导我的人生。我与茉莉是通过网络认识的,她学习汉语,我学习俄语,刚好互补。我们的相识还得从五年前我开始学习俄语说起。五年前,我考进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俄语系,开始正式学习俄语。与俄语更早的缘分要从高中说起,当时我的表...
俄罗斯在魂 中国在心
自1991年起,俄罗斯联邦荣誉艺术家、世界手风琴家联合会名誉副主席、罗斯托夫国立室内乐团独奏艺术家尤里·希什金开始了与中国的合作。尤里·希什金表示,“我有幸来到中国,完全是受到我国著名手风琴家、音乐教育家姜杰先生的影响。姜杰先生是中国第一所手风琴学校的校长。他是校长,也是老师;他是艺术家,也是商界精英。上世纪90年代,他设立了中国第一届国际手风琴艺术节,邀请了俄方演奏家——遗憾的是,有些人出远门了,有的生病了。最终,我去了,成为了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苏联手风琴演奏家。令我十分不可思议的是,3000人的礼堂,...
圣彼得堡来了女驸马
到了“状元府”一场再芬版冯素珍出场时,身着状元红袍的韩再芬一个转身亮相,意气洋洋,明艳照人,顿时掌声潮水般响起,剧场内兴奋达到高潮,台上台下的节奏呼应得恰到好处,准确到令人难以置信。演出落幕后,突然跑上台两位列宾美术学院的员工,他们专为一份由该校师生为再芬黄梅准备的礼物而来,那是他们所做的一个中国武生打扮的雕塑照片,嵌在一个讲究的相框里赠送给再芬黄梅。这厢还在寒暄拍照,那厢又一位联萨维德剧场的员工又递上个精美的本子,原来这是一位酷爱写诗的业余诗人,他将一本自制的图文并茂的诗集送“女驸马”韩再...
真情无疆界
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我一直梦想着环游世界,看看其他国家,看看世界。但我从未想过我第一次出国会去中国。虽然在历史课上,对中国有所了解;在一些资料中,对中国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但能像这样,来到神秘的东方文明国,眼见为实,真是奇妙。我坐在飞机座椅上,想象着中国对我来说会是什么样子,我会在那里看到什么,他与我所知道的会有什么不同。我满脑子的想法,没有注意到坐到我旁边的乘客,准确地说,是一位女乘客。她是一个年轻漂亮,睁着一双大眼睛的中国女人,好像喜多川歌磨版画(18世纪末期日本浮世绘)中的人物,她礼貌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