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省举行解读《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融入 新发展格局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新闻发布会
2021-08-25 16:28: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周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8月25日讯 24日,省委举行了解读《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新闻发布会。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发布了《决定》的背景意义、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相关情况,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在建设现代化新龙江征程中贡献“三农”力量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解读《决定》

  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东北地区和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紧扣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战略定位,聚焦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战略要求,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会审议通过《决定》意义重大

  《决定》出台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对东北地区和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决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导,提出现代农业“十二项工程”、乡村建设“五项行动”、农民增收“四项计划”和城乡融合“五项机制”,突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三农”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要求,体现了对新发展理念更加完整、准确、全面的贯彻落实,就是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龙江“三农”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决定》是立足新发展阶段,顺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省委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新的历史方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明确一系列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重点举措,就是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样板。

  《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工程,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等要求,就是要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建设现代化新龙江征程中贡献“三农”力量。

  《决定》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决定》共六部分,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体要求,包括导语和第一部分。简要总结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三农”工作成绩,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工作原则。发展目标的设定至为关键。《决定》对接国家“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衔接省“十四五”规划、农业强省规划,紧扣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分三个阶段提出发展目标。

  第二板块为重点任务,包括第二至第五部分。《决定》明确了“12545”重点任务。“12”就是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十二项工程”,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第一个“5”就是围绕乡村建设,积极开展“五项行动”,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4”就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四项计划”,确保“十四五”期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第二个“5”就是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加快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第三板块为保障措施,包括第六部分和结束语。突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从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加大“三农”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实绩考核评价和监督落实机制、营造全社会重农兴农的浓厚氛围六个方面,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坚持不懈抓好落实

  《决定》是担当政治责任的宣言书。粮食安全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是必须办好的头等大事。《决定》把“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工程”放在“十二项工程”之首,提出粮食产能提高到1600亿斤以上,彰显的就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担当,就是要确保国家需要我们调多少粮食就调出多少粮食,需要我们调什么品种就调出什么品种,努力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优质“龙江粮”。

  《决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任务单。《决定》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在“12545”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进行具体部署,形成了一整套任务清单,可操作、可检查、可比较,目标就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东北地区乡村振兴样板。

  《决定》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路线图。《决定》聚焦“农业强省”这一核心目标,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从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入手,部署发展现代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任务,提出了科技创新、数字农业、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农业开放、主体培育等具体措施,特别是立足发挥垦区示范引领作用,专门立题部署“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形成了工程化、项目化的路线图,路径明晰、任务明确、措施明了,共同指向和支撑“建成农业强省”。

  《决定》是强农惠农政策的一览表。《决定》中“加强”的表述65处、“加快”的表述45处、“支持”的表述42处,这些表述都跟着相应的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含金量非常高。特别是围绕“人、地、钱”问题,《决定》在创业就业扶持、改革赋能增收、人才资金科技“三下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部分进行具体安排,是名副其实的“政策一览表”,这也是《决定》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全会的召开、《决定》的出台,只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坚持不懈抓好落实。全会提出,要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建立清单台账,明确责任时限,强化督促落实,形成责任层层传导、工作上下互动的落实格局。目前, 《决定》的责任分工方案已经印发各地市、各部门。各地市、各部门纷纷迅速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全省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正在兴起。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推进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兆宪表示,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现代农业“十二项工程”。这“十二项工程”是我们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概括起来就是:稳粮、兴牧、强工。

  稳粮,就是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到2025年,粮食综合产能达到1600亿斤以上,让中国饭碗装更多龙江优质粮。兴牧,要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加快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力争达到40%,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强工,要坚持以“两头两尾”为抓手,实施“百千万”计划。到2025年,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集群规模突破万亿元,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抓住两个要害、插上一个翅膀、促进绿色发展。

  两个要害即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和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到2025年,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把农业“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插上一个翅膀就是科技,到2025年,粮食生产高质量机械化率达到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1%以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促进绿色发展就是绿色兴农,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绿色及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突破1亿亩,进一步巩固提升绿色食品第一大省的战略地位。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概括起来就是:育主体、优服务、创品牌、走出去,解决好“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不高的问题。

  育主体,就是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发展示范家庭农场2万个,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150个,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优服务,就是加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到2025年,农业全程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要达到6000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0%,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创品牌,就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到2025年,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70个、企业品牌达到290个,打造龙江好米、龙江好油、龙江好奶、龙江好肉、龙江好鱼、龙江好药材等靓丽名片,提升价值链,促进农民增收。走出去,就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培育农业对外开放新优势。

  王兆宪介绍,近期省农业农村厅正在制定与全省“十四五”规划配套的农业领域专项规划、农业农村系统落实《决定》实施意见。针对“十二项工程”,实行“一项工程一个专班”,明确专班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尽快见到成效。落实与农业农村部签署的部省共同打造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合作框架协议,以及与中国科学院签署的院省共同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框架协议,抓好各项试点任务落地。

  王兆宪最后说,目前看,通过落实落靠各项旱涝防范措施,狠抓病虫防控,我省各农作物长势良好,生育进程好于历年同期,全省粮食总产有望实现“十八连丰”。

  乡村振兴,人从哪儿来?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志伟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于志伟介绍,近年来,省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三农”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提供了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解决乡镇、村(社区)缺少优秀年轻人才,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基层工作力量不足、治理能力不强等问题,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人社厅联合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万人计划”,统筹使用全省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编制资源,在2020年招聘1841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的基础上,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公开招聘1万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实现每个村(社区)有1~2名大学生,从源头上储备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接续力量。今年的招聘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全省13个市(地)125个县(市、区)计划招聘4659人,报名人数已突破6.5万人。

  下一步,省委组织部将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支持政策,鼓励教科文卫体等行业人才下乡服务,建立健全城乡、区域、校地间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机制,组织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和人才“援边”行动,推动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同时,大力推动干部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结合正在开展的县乡集中换届,选拔能够扛起乡村振兴重任、善于处理农村复杂问题、对农民群众充满感情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定期组织选派省市机关优秀干部到乡镇挂职,确保每个乡村振兴任务重的乡镇都有1名挂职干部,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基层领导力量。通过这一系列系统配套的政策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乡村振兴,钱从哪儿来?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大伟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大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聚焦推进全省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12545”的重点任务,为做好全省财政支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也是未来一段时期财政部门的重点工作。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以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抓手,围绕聚财、理财职能,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解决好“钱从哪里来”问题。

  一是积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立足龙江资源禀赋和乡村振兴实际,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出发,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对我省农业方面更大支持。

  二是统筹利用好涉农资金。聚焦“三农”发展关键环节,把更多的资金统筹用于农业农村领域,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黑土耕地保护、现代种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

  三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农业农村领域债券投入达到59.9亿元,是去年的近2.5倍。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保持政府债券的投入力度,逐渐把更多的债券资金用于支农领域。

  四是用足用好土地出让收入政策。国家要求,到2025年全省土地出让总收入至少8%、土地出让收益至少50%,用于农业农村领域。下一步,将重点加大此项政策的兑现力度,切实做到土地出让收入“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

  五是撬动和引导金融与社会资本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助力我省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6条措施全力保障促进乡村振兴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鄂忠齐答记者问

  鄂忠齐介绍,此次省委全会《决定》出台后,省自然资源厅第一时间出台了《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服务全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强化规划引领管控和空间用途管制、保障乡村振兴基础资源需求、加强耕地和黑土地保护、完善土地政策创新、加强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振兴、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等六个方面重点任务26条具体措施,全力保障促进我省乡村振兴。

  绘好规划蓝图,解决好乡村振兴“往哪里走”的问题。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027个村庄规划试点的编制工作,评选出优秀村庄规划案例59项,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下一步将加快我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聚焦产业发展,解决好乡村振兴“地怎么用”的问题。一方面,继续重点保障农产品初加工、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合理规划宅基地范围,探索“点状供地”和“规划留白”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把建设用地指标更多留在村和镇,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住宅用地提供用地空间。另一方面,全力保障中心城镇和工业开发区用地,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解决好乡村振兴“耕地红线怎样守”的问题。扎实开展黑土地质量等别和产能评价及地表基质调查试点工作,建立反映我省黑土资源质量的等级评定与监测体系,实施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试点,不断推进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

  突出政策创新,解决好乡村振兴“资源价值如何释放”的问题。继续向国家申请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和承担国家统筹补充耕地任务,研究探索开展跨省异地代保永久基本农田项目,赢得一系列惠农资金。推进“生态银行”建设,探索搭建生态资源投资交易平台,列出资源交易清单,对接市场和资本,打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通道。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