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这片土地 为什么有这么大吸引力? 建三江净流入六万余人全解码
2021-12-05 07:48: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桂华 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里泛着黑色油光的土地。

  黑龙江日报12月5日讯 边陲的建三江,有什么魅力,让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这里;有什么魅力,让人们留在这里奋斗;有什么魅力,让人们告别大都市的繁华,守在这广袤的黑土地上。

  在这个冬天,记者来到了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辖区,探寻人们留在这里的密码。

  宜居,“候鸟”老人不再南飞

  一早,记者驱车赶往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

  农场的万亩良田深翻完毕,泛着黑色光亮的黑土地等待明春起耕。农场有限公司的职工们,看着晶莹剔透的大米销往湖北、北京、上海等地,卖出了真金白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与这笑容相映衬的,还有在刚竣工的艺体楼里活动的职工们。走进建筑面积7688平方米、砌高23.7米的艺体楼,心情顿时舒展起来——篮球馆、走秀的舞台、棋牌室、书画创作厅……精致而大气,楼里更是一片欢声笑语。

  6660多万元建设的艺体楼,是农场一年的总收入,董事长王守江觉得值。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的职工是建三江农场中最少的,可职工却大多住上了楼房,几乎家家都有车。“即使在边陲,也必须让职工的生活有满满的幸福感。”王守江说。舒适的生活,让这里老人更少去南方过冬了,有了这个艺体楼,老人们更不用担心冬天没地方跳舞了。

  不仅老年人,青年人也眷恋这片土地,在农场农业发展中心,一群朝气向上的年轻人正在忙碌着。人群中一个瘦高的身影是农场农业发展部总经理刘磊,他于2009年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到这个农场工作了,就是从普通技术员一点点干起来的。“大学所学知识在这广袤的黑土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延展。”刘磊说,当年我初到场里就有大学生公寓住,还有一笔可观的安家费,购房也有补贴,每月还额外有生活补贴,这里惜才气氛浓厚。这不,时间不长,刘磊就在农场买了80多平方米的住房,还把在甘南的父母也一起接来了。和刘磊一样,2011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王洪坤,当年也是毕了业就首选来建三江就业,如今成为技术骨干的他和妻子定居在鸭绿河。王洪坤说,10年来,农场积极推进先进的适用技术,让他的知识与实践结合更紧密、更成熟了。

  宜商,“水稻专列”7天到春城

  伴随高速公路通车,铁路延伸线运营,建三江民用机场航线增加,立体交通网的构建,建三江与世界各地联系更密切了。2012年建三江经济开发区挂牌,建三江管理局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地,更吸引大量的国内客商到建三江投资办厂,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稳定了本地人口,同时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卢雄专原来在上海做粮食期货贸易,2019年,他在前进农场有限公司投资建了水稻加工厂。记者见到卢雄专时,他正在和员工们研究如何继续做好稻米深加工。卢雄专说,这里服务民营经济的环境好,遇到难题找到场里会积极帮助解决。这里还有丰足的高质量稻米和便捷的交通,发运到云南昆明的水稻专列,7天就能到达。如今工厂年加工水稻18万吨,每年用工在50人左右,效益看好。

  2017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到前进农场有限公司的九州方圆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看重的也是这里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技术工人以本地人为主。前进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云涛说,这里大型超市、餐饮行业等效益都不错。如今农场里个体工商户达到1700多户,是周边个别县的三倍。

  从七台河应聘到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国新能源电力工作的李家兴说,看到这里用生物质发电,觉得有前景,待遇也不错,就和三位同事一起应聘到这里来了。

  十年来,建三江垦区共引进企业199家,到2020年,辖区内规上工业企业45户,用工人数2381人,资产总计52亿元,工业总产值67亿元,利润总额2.2亿元。

  宜业,“大国工匠”出自这里

  近年来,建三江管委会加强经济领域干部、人才选拔配备,招才引智,夯实管委会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人才和智力基础,为升建农高区添砖加瓦。

  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就到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工作的魏淑凤说,毕业就选择这里,主要是觉得有发展空间。“这些年,看着三江年年大变样,颇有成就感。”成为技术骨干的魏淑凤还在这里找到了爱人,正在孕育新生命。

  秋收已经过去,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任李晓辉还在实验室内和同事们进行土壤肥质研究。

  李晓辉2008年从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到园区工作,这些年来,垦区的快速发展,让李晓辉也迅速成长。“当时选择北大荒就是认为北大荒代表着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我想把所学投入到生产实践中。”李晓辉说,他们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测深施肥”在垦区推广后,亩产增产8%左右,让他觉得干劲更足了。

  被评为全国“绿色生态工匠”的金立军是建三江人,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就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从一名检测土壤成分的化验员做起,跑遍农场的每一块土地。“我深爱这片土地,我会继续为这片土地努力下去。”金立军坚定地说。1995年出生的李光旭是北大荒第三代,回到养育自己长大的家乡工作,李光旭很骄傲。

  10年来,建三江垦区引进大学生、技术人才数量3100人,培养农业技术能手、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获总局以上奖励人数28人。

  宜留,举家迁移进新城

  建三江农垦双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士国,1995年从绥化到建三江农场工作。“那个时候,在田间地头作业的都是小四轮子,机械化种植水平不高。”吴士国说,初到建三江时,这里的人不会种水稻,种的玉米十年九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就开始以稻治涝,逐见成效。随着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如今40亩的大格田成为建三江垦区特色,大机械可自由作业,不仅提高产量,稻米质量也越来越好。

  2009年吴士国开始种植糯稻,效益不错。如今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种植42万亩质量上佳的糯稻,有了水稻加工厂的吴士国,2016年又办了酒厂。

  在吴士国的酒厂里,颗粒饱满洁白的糯稻,经过清洗、发酵等一道道工序,酿成醇香四溢的黄酒。如今酒厂里存了上百缸飘香的黄酒。“等酒再沉沉就开始销售。”如今,吴士国的家人都搬到建三江来了,这两年,还有绥化的亲属来投奔呢。

  在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工作的任彩凤是一位8岁男孩的妈妈,还马上迎来第二个宝宝,他们家在这里有房有车,儿子周末还可以到特长班学习,生活很幸福。2010年任彩凤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毕业,父亲坚持让她去建三江。“父亲说我学农,就去建三江,那里是龙江大农业的根基。”如今任彩凤十分自豪听从父亲的决定。过些日子,任彩凤就要在建三江人民医院生产,“这是三甲医院,医疗水平蛮不错的。”任彩凤说。

  自然禀赋和人们的努力耕耘,让建三江这片神奇的土地越来越富庶。近年来,建三江又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医疗学校的提档升级,增加百姓的幸福感。目前,建三江已有3.8万户10.5万人搬进新城,城镇化率由42%猛增到97%,全局住宅楼房化率已达到83%。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普及高中、实现集中办学的基础上,建设公办幼儿园18所,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85%,建三江管理局教育已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建成。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