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党代会·深度丨“压舱石”靠得住!
2022-05-02 15:09:00 来源:东北网-极光新闻  作者:孟蓓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未来5年,黑龙江会变成什么样?

  综合发展实力显著增强,民主法治建设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良好政治生态巩固发展,着力建设质量龙江、创新龙江、开放龙江、绿色龙江、幸福龙江、勤廉龙江……一幅龙江奋进的新画卷,恢宏起笔!

  未来5年,黑龙江怎么干?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翻身仗,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等经济发展新引擎……全省共产党员笃定坚毅,回答铿锵!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黑龙江省已经连续4年粮食产量超过1500亿斤,粮食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

  对于未来五年,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再次锁定新目标,绘就新蓝图,与会代表们围绕黑土保护、大食物观、科技赋能等话题纷纷建言献策。

  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地是宝贵的农业战略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省党代表、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室主任王宇先说,报告中提出,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00亿斤以上,目标如何实现?靠什么可持续?“保护好黑土地是核心关键之一。”他的语气铿锵有力。

  一直以来,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对黑土地保护与地力恢复持续展开技术攻关,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采用空天地网一体化相结合,攻破秸秆全量还田的技术难题,增施有机肥,坚持健康调控、用养结合、多源增碳、综合施策的技术模式,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实现地力与产能双提升。”王宇先说。

  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出多项黑土地保护政策措施,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方式保护利用黑土地。作为一线科研工作者,王宇先的目标明晰而坚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系统解决方案,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才能更稳地端好‘中国饭碗’。”

  省党代表胡明宇同样对黑土保护格外关注,“报告对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用笔很多。”他建议,“更多的涉农政策和补贴资金,落实在黑土保护利用上,农民朋友继续申请耕地地力补贴、秸秆还田、轮作试点、深松整地等多项农业补贴,确保黑龙江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更加稳固。”

  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赵勤认为,以往的食物安全更多的是指口粮安全,这次提出大食物观是粮食观念的提升、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对黑龙江来说,更是一次机遇。

  “从主要强调粮食安全向全面保障食物安全转变。概括地说,就是让人民群众从‘吃得饱’转向‘吃的好’,让‘油瓶子’‘奶罐子’‘果盘子’更加丰富。而黑龙江寒地黑土、绿色种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赵勤说,这也将提升黑龙江农业领域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近年来,虎林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积极发展有机水稻、北药、蔓越莓等高效作物,重点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作为主攻方向。”省党代表高运禄建议,践行好大食物观先行地,必须从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入手,“我们将以建设‘生态活力城、美丽新虎林’为目标,持之以恒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抓住国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历史机遇,吸引国内农业产业资本向龙江迁徙布局,将我省打造成为国家大食物观先行地。”省党代表、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刘娣建议,招商引资,借力打力,“充分发挥生态和土地优势同时,加速夯实产业基础,利用地区间产业分工和产业迁徙的机遇,加快形成1600亿斤粮食稳产能力。”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对于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精准“点睛”:“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打造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等等。

  过去五年,黑龙江省“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良种良法良机良田广泛推广。“农业现代化重点是解决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问题,而根本出路在科技。”省党代表、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副研究员黄晓群认为,对于农业大省来说,黑龙江在推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更需“加速跑”,争取早日打赢种业翻身仗。

  “从基因层面上突破育种中出现的各种瓶颈问题,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多抗,具有地域特色或品种特色的寒地粳稻新品种,为推动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黄晓群代表建议。

  “省农科院作为全省最重要的作物品种、应用技术供给单位,需要扛起更重的责任。”省党代表刘娣认为,要守住种子安全底线,将自育品种省内应用面积稳定在60%以上,保持住粳稻、大豆育种国内领先优势,力争在玉米育种领域实现新突破,并加大对潜力经济作物品种创新的投入力度,为我省寻找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提供种源保障。

责任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