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 一部短片教你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
2022-06-16 10:14:33 来源:平安龙江建设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近年来,有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实质是骗取百姓“养老钱”,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

  1、温情攻势

  针对有钱的老年人,不法分子往往安排业务员嘘寒问暖,组织老年人品茶聊天、开展活动、赠送礼品、免费旅游等,令老人感觉业务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以对业务员之后宣传“高收益”理财产品完全相信、缺乏免疫力。

  2、讲座洗脑

  不法分子通过举办类似传销的洗脑讲座,用一些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去听,请“专家”讲授养生保健知识,再传授投资理财知识,最后推出他们的理财产品。

  3、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雇人散发宣传单,发布虚假广告,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4、高利诱惑

  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的神话,承诺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再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

  5、专业营销

  社会上有一些专门从事非法集资营销的团队,擅长各种各样诱骗老年人上当的套路,非法集资者常常会雇佣这些团队进行营销。

  6、编造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会建造项目基地专门用于给投资者参观。

  7、熟人做托

  非法集资者经常动员业务员通过亲戚朋友拉人入会得回扣和下线投资后有分成的手段,发展更多的老年人投资。

  8、隐瞒风险

  不法分子常常大肆宣传“保本返利”“消费返利”等内容,有的还提供所谓的担保(实为关联公司担保),隐瞒其投资理财的风险。

  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诈骗?

  1.不要轻易相信。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保持谨慎,多和子女沟通,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2.不要轻易点击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更不要随便安装陌生应用。

  3.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在陌生、不正规的机构、网站填写资料,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密码、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

  4.不要贪图便宜。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的念头,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5.保持警戒心理。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容易放松警惕。在此特别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独自外出时不带贵重物品和首饰。

  6.端正保健理念。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7.不要轻易动钱。凡是要动钱的时候,不要相信骗子那些“不要告诉任何人”的话,自己拿不定主意时,一定找老伴、孩子或自己信得过的邻居和朋友,向他们征求意见,商量对策,必要时要及时报警。

  8.警惕“各种讲座”。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如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或110报警。

  9.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有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