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央媒看龙江丨盐碱地里如何长出好粮食?研究人员想出这些办法
2022-07-28 11:28: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27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在黑龙江揭牌成立。盐碱地属于中低产田,土壤里的高盐高碱环境抑制了作物的成长。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就是要从改良盐碱地和培育耐盐碱品种两方面,提升粮食产能。

  

  目前,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已分别在华南、华东、西北、东北的典型盐碱地生态区设立了4个区域中心。其中,昨天揭牌的东北中心研究范围覆盖东北三省一区地域上所有典型盐碱地生态区。目前培育攻关的耐盐碱水稻品种已审定推广18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

  改良盐碱地提升增产空间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着5000万亩寒地盐碱地,如果种上水稻,增产潜力可以达到130亿公斤左右。当前正是农田夏管时节,耐盐碱水稻是怎么进行田管的,一起去看一看。

  

  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肇源基地,源源不断的河水正注入稻田。由于连日的高温使土壤返碱严重,科研人员通过加大灌溉量来平衡盐碱地的酸碱度。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哈尔滨试验站站长曹良子:正常水稻在这个时期需要晒田。然后来增加它的分蘖。但是盐碱地,由于它的碱在干旱的情况下上升特别快,会对植物造成伤害,所以说需要长期保持它的水面的高度。

  在田间地头,这些带有太阳能光板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到各地块盐碱地的土壤数据。而在后台,科研人员就可以根据土壤关键数据的分析,为盐碱地更新田管计划。

  盐碱地改良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干旱就会板结,多雨就会内涝。科研人员告诉记者,除了“以水压盐压碱”的方法外,还要优化耕层结构,构造适宜作物根系生长的土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研究员王秋菊:在水田改良方面,我们在水田上就得通过构建这种立体的、网状的输水通道,通过不断地灌、排将盐碱洗出土体外。

  育良种挖潜力让盐碱地稻谷飘香

  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仅仅是改良土壤还不够,还要从耐盐碱品种上突破,解决好“种什么”的问题。那么耐盐碱品种是如何繁育的?来看报道。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五常试验站站长闫平:每年我们都从国内外筛选出40到50份的耐盐碱资源,进行鉴定评价之后,选育出适合我们当地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最终选育出既耐盐碱的又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除了常规育种之外,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耐盐碱基因的筛选和培育。在东北中心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利用分子标记法进行水稻样本中耐盐碱基因鉴定实验。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副主任李柱刚:我们通过测序找到了耐盐碱的基因,利用这些基因,我们开发出分子标记,就相当于你要去哪,有个路标。这个标记出现,我们就认为它具有抗盐碱性。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科研人员冷春旭:把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到现有的优质水稻品种当中,最后能达到一个既好吃又高产而且还能耐盐碱的一个水稻品种。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