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国一重:筑起“人才高地”建强“第一重地”
2022-08-29 07:28: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8月29日讯 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最关键也是最活跃、最稀缺的生产要素。近年来,中国一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启动“新型学徒制”技能提升行动,实施“百名人才工程”,建立人才“周转池”制度,以“人才高地”筑牢“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人才的有效保证,中国一重充分发挥新工科教育联盟、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等核心成员单位作用,全面促进地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全方位融合,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携手成立“头雁团队工作站”,依托清华大学每年开展集中轮训和专业培训,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开展学历能力“双提升”,并结合重点项目每年向燕山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输送人才攻读工学博士。同时,启动“新型学徒制”技能提升行动,共有1100余名技能人才参加新型学徒培养计划,用两年时间打造出“百名优秀学徒”和“50名杰出企业导师”。

  对于中国一重这样的“大国重器”,任何制造工位都需要领军人才,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重大技术变革。为此,中国一重出台大国英才、大国工匠、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能大师评选办法,实施“百名人才工程”,组建党员、劳模、青年、党外人士、技能大师、巾帼等六类工作室152个,联合攻克国内首件百万千瓦核电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精加工等一批技术难题。近年来,中国一重每年拿出数百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开展“百万一重杯”竞赛比武,累计参赛73300余人次,完成竞赛项目3402项,创效7亿多元。

  负责劳模工作室的“大国工匠”刘伯鸣,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批优秀员工。“在工作中,我与工友们相互交流,传授多年积累的经验,共同完成国内首件8.6米超大直径E/O整体管板体外锻造,实现了极限制造能力的新突破。”刘伯鸣表示,让年轻人在磨砺中成长,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大显身手,牢记“中国制造业第一重地”的使命担当,这就是他作为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的责任。

  中国一重还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人才策略,建立人才“周转池”制度,利用大连、天津等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建设高水平设计院和研发中心,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内领军人才为代表的高科技研发团队。同时,通过异地交流挂职(任职)的形式,目前已累计吸引50余名“双一流”高校的青年骨干人才到齐齐哈尔市工作,并逐步完善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

  现任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总工程师、副总经理的杨晓禹,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一重天津研发中心工作,2020年5月从天津研发中心调任至位于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的中国一重铸锻钢事业部。以他名字命名的杨晓禹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公司里的一块“活招牌”,几乎所有设计铸锻钢的“硬骨头”,都是他们带头啃下的,工作室先后吸纳创新人才14名,完成创新课题十余项,其中主管道不锈钢锻件研制、华龙一号主管道评定件研制等均取得突破性成果。

  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一重正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产业集团、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