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培育新质生产力 龙江教育向“新”而行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发挥中医药大学优势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3-28 09:44: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许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编者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一。黑龙江如何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25日起,东北网推出《培育新质生产力龙江教育向“新”而行》系列报道,深入采访省内高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探讨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所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赵炜明。

  东北网3月28日讯(记者 许诺)“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龙江全面振兴贡献力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赵炜明表示,高校在科技创新上具有巨大优势,应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积极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加快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叫响“龙中医”品牌。

  黑龙江省中药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有野生中药材1120种,其中378种有一定的储量,载入药典的药用植物130余种。黑龙江省具备产业链优势,其中知识产权超过50个,创新药物专利111个,10个国际级的实验基地和实验室,专利品种57个,独家品种51个,中药保护品种39个等。当前黑龙江省正在积极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着力做强创新链、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生物经济发展新动能,发掘生物经济发展新机遇,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中医药院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承担起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凝练龙中医特色、挖掘中医药元素,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校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学术文化建设,不断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这所创办于1954年的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根深叶茂,欣欣向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紧密结合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学校优势科研平台,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势,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在道地中药材种植、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开展研究和应用,不断加强与知名中医药企业战略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聚焦强化科技创新,助力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学校不断深化交流合作,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紧盯难点突破创新,高标准打造向北开放合作平台,高质量推进学校特色国际合作项目,积极构建学校国际交流体系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宽中俄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产业、文化领域的合作平台,聚焦强化开放合作,推动教育向北开放取得实效。聚焦中医药人才发展需求,发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医药创新型人才。

  学校积极为“龙江医派”保护性挖掘、建设性研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2016年,龙江医派入选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黑龙江的重要地理文化标识;打造“龙江医派”等龙江中医药文化品牌被写入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地方性法规《黑龙江省中医药条例》,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黑龙江中医药建设指明路径,成为一大亮点。《龙江医派丛书》被英国大英图书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等收藏。龙江医派也因此成为首个在海外建立工作站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

  “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孵化地,是中医药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人才、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科技创新上具有巨大优势。”赵炜明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高校科研创新带来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提供了更多的前沿技术需求,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也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黑龙江省高校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赵炜明表示,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一是要积极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高水平中医药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也是办好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我们应该主动担当作为,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同时,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培训,使之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二是要加快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地。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的现实体现。学校要进一步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载体的作用,聚焦肿瘤、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等常见重大、慢性疾病中的中医药优势病种,努力提升原创性和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扩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同时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研发,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三是要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拥有科学文化素质和信息素养、具备综合运用各类前沿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新型生产工具的高素质人才。这要求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重点推进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科学素养和组织能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反映前沿的学术研究和行业发展状况;加强产学研用融合,打造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践创新能力。

  四是要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发挥国际合作交流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构建向北开放新高地,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经验,以国际交流赋能人才培养。要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力度,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加强师生国际交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宋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