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9日电 (记者 杜丽华)“看到75岁的徐洪海老人还住在这样破旧的房屋中,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的工作还不到位。今年一定要为他们老俩口翻新住房。”这是伊春市带岭区一位党员干部在日记中写到的一段话。
原来,这个区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普通机关干部,每人手中都有这样一本日记,人们叫它“民情日记”。带岭区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求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要每周记录一篇民情日记。上面记录着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工作建议和处理结果。
他们还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根据日记中反映出的社情民意,进行分类研究制定有关解决方案。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带岭区28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110名科级干部写下了民情日记200多篇,共收集民情民意200多条,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多件。
在第一阶段民情梳理中,反映最多的是贫困职工的生活问题。带岭区在全面分析了目前贫困职工群众的现状后,研究制定了党员牵手扶贫解困方案,全区28名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5名处级后备干部及相关单位、部门与33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这期间为贫困职工群众送去慰问钱物一万多元,帮助解决住房、吃水、就学等实际问题20多件。
“民情日记像一条纽带把这个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紧紧连在了一起,”带岭区委书记付俊卿说,“为官者有本民情日记,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更加有利于把人民公仆形象具体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一件件实事而显得更加具体。”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