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5日电 根据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哈尔滨”活动的决定》的总体部署,我市制定出台《2005年创建“平安哈尔滨”工作方案》。完善五大网络警车卡点联动
———完善社区管控网络。公安机关要继续加强一线警力,建立健全社区警务检查考评、监督制约机制;司法所要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要全部建立,做好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调查、登记、办证、发函、建档和信息采集工作并录入微机。
———完善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在建立城区巡防责任区的基础上,要把多发案、易发案的街路、部位作为巡防重点,最大限度地把警力、警车摆到街面,实行全天候巡逻,提高见警率,警务巡逻车要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纳入“110”统一指挥。
——完善卡点堵控网络。继续完善市内交通要道、重点部位卡点和13个出城卡点建设,设置电子探头,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并建立规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特别是11县(市)卡点建设要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确保“四门落锁”。
———完善单位内部守控网络。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网点、水电气热、易燃易爆等重点部门和部位要完善领导守控责任制,建立内部监控系统,与地区指挥中心联网,确保单位内部平安。
———完善群防群治网络。今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在新增加的“4050”人员公益性岗位中适当加大治安员比例,扩充社区保安员队伍。继续组织开展“党员为群众守夜送平安”为牵动的多种义务群防群治模式,确保长期发挥作用。坚持命案必破加强科技含量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命案必破,挂牌全破”的理念,既要侦破爆炸、绑架、杀人等大要案,又要重视盗窃、抢劫、抢夺、盗抢机动车等多发性案件的侦破。要适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打击和整治行动,坚决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盗抢机动车等多发性案件控制住。
———加快科技创安步伐。适时出台《哈尔滨市科技创安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将科技防范纳入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方案,整合资源,筹措资金,狠抓推进。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动员社会、单位、场所投资或自建监控系统,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各地区要在重点部位、公共场所、居民楼院、交通要道安装监控系统,各建立1至2个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全面铺开;规划、建设部门要将科技创安纳入城市和小区开发建设规划;公安部门要加快“三台”合一步伐。消除日常隐患首长全权负责
———建立健全城市预警防治和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城市安全。建立城市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预案。对影响群众安全、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城市管网老化、路桥隐患、不合格建筑、公众聚集场所、马葫芦盖、楼房坠物、“黑灯路”等加强管理,落实责任,消除隐患。
———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和消防管理,集中开展交通消防安全整治。启动全市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工作机制,落实区、县(市)行政首长道路交通安全负责制,积极整改交通事故“黑点”,尽最大可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要突出公众聚集场所、地下商业街等重点部位的消防管理和专项治理,严格审批制度,做到防患未然。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各类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保障制度,加大安全投入,搞好安全隐患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