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7日电 清明节期间,哈尔滨市共有近200名参与祭扫活动的中小学生,因体力不支而晕到在烈士陵园内。有关专家认为,这主要与平时养尊处优、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身体素质低下有关。
清明节期间,哈市很多学校都组织了祭扫烈士墓活动,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是在短短半个小时左右的祭扫仪式上,经常发现一些学生站一会儿,就变得面色苍白,虚汗直流,紧接着就会晕倒失去知觉。据不完全统计,10天内,在祭扫仪式上晕倒的学生将近200人,最多的时候,仅一个学校就有30多名学生晕倒。为此,烈士陵园特意给晕倒的学生准备了能帮助其恢复体力的白糖水,结果每天都会被喝掉10多公斤。
据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国力介绍,此前,团省委、省青少年研究所曾经联合搞过关于哈市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调查,虽然目前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但体能素质、肺活量水平却持续下降,而肥胖学生明显增加。这主要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有关。目前,哈市一些学校急剧扩招,学生过多却没有相匹配的室外活动操场,限制了学生们活动的空间。同时,哈市一些学校担心学生体育运动时出现意外而承担责任,还出现了课间不让学生外出运动、减少体育课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等现象。此外,由于学习压力过大,也使学生缺乏娱乐、运动的时间。这都成为了造成学生体能下降的重要因素。而学生在烈士陵园祭扫活动中大量晕到,正是身体素质下降、体能低下的一个集中表现。
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赵瑞政认为,中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下降,不仅会使孩子在成长中遭到生理、心理疾病的严重威胁,还会使未来社会劳动力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潜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