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克山古北乡“书记信箱”解了村民吃水难
2005-06-29 10:40:3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呼明伟 孙昊 路敦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9日电 “真没想到,我们只写了一封信,乡里这么快就解决了我们世代解决不了的吃水问题。”在克山县古北乡龙泉村第四村民小组,正在打水的村民张宪武,面对记者的采访激动不已。

  今年年初,古北乡党委和各村党支部设立了“书记信箱”,农民有难事可以写信向乡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直说。两级书记每两天一开箱,及时阅读处理。村里解决不了的,村支部书记协调乡里解决。乡解决不了的,乡党委书记协调县里解决,凡是投入“书记信箱”的信,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目前,乡村两级书记共收到信件193件,反映问题207件,已有150件得到妥善解决,有30多件正在处理中。

  龙泉村四组是个缺水村,原来村里只有一口地表井,井水又苦又涩,难以下咽。遇到干旱季节,井水涌量减少,全村人得没白没黑地排队打水吃,甚至到一公里以外的邻村去挑水吃。成年人大多得了大骨节病,到40多岁关节开始疼痛,妇女尤为严重,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村里的小孩与邻村的同龄孩子相比,身高明显矮一些,又黑又瘦又小。本村的姑娘逃跑似地往外嫁,外村的姑娘不肯嫁进来,村里的光棍越来越多。

  “书记信箱”设立后,村民们写了一封要求改水的信,投到了“书记信箱”里。苑正红接到信后,决心为该组打一眼深水机井,彻底解决该组吃水难的问题。他多方筹措资金6万元,并联系打井队到该组勘察钻井。结果一直打到140多米才打出水来。时隔不久,苑正红又收到了该组村民的第二封信,反映的是:井虽然打好了,但村子贫困,拿不出钱来购置提水、蓄水、滤水等必备的饮水机井附属设施。苑正红再次组织筹款,全体乡干部筹集资金共5万元,借给购买设备,四组的乡亲们终于在5月初吃到甘甜清澈、世代祈盼的好水。

  “书记信箱”的运行,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向党组织和政府反映问题,表达民意。

  去年因夏秋雨水大,翻车又陷车的十多公里翻浆路让秋收的农民着急又上火。今年春天,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义务出工出劳,铺垫砂石600立方米,早早地将路都修好了,老百姓交通不堵,春耕不误。

  “书记信箱”的设立,让农民少了烦心事,年初到现在,帮扶贫困户670人,排查安全隐患97起,全乡未发生一起群体访和越级访。

责任编辑:单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