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段歌词是哈尔滨市道外区长林乡一个农村家庭的真实写照。与普通家庭不同的是,这个家中有5个孩子是被收养的残疾孤儿,他们的母亲是将其视如己出的养母。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这又是一位怎样伟大的母亲?带着种种的好奇和疑问,记者21日来到了孙淑芬家,看到了被她领养的残疾孩子们。 刚走进孙淑芬的家,记者就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坐在床上玩着玩具。从外表上看,小男孩与其他孩子没什么区别。可是,他却是一个脑瘫儿。随后,孙淑芬和记者聊起了她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几年来,孙淑芬的丈夫搞运输挣了钱,儿子又在城里上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2002年,孙淑芬的一个朋友想收养一个孩子,孙淑芬就陪她去了一趟福利院。当孙淑芬看到一个个渴望家庭温暖的的残疾孤儿时,母爱油然而生,萌生了领养孩子的念头:残疾孤儿也该有人疼,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爱心呢?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 2003年1月19日,孙淑芬在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领回了两个“女儿”———出生不到半年的国吟霞和哈静柳。这两个有轻微残疾的小家伙成了孙淑芬的掌上明珠。到了新家,婴儿不停地啼哭,这可忙坏了孙淑芬。她一会儿给孩子冲奶粉,一会儿给孩子换尿布,全家人也都上阵帮忙,忙得不可开交。几个月下来,孙淑芬明显地消瘦了,女儿们却一天天长高变胖。女儿开口说话时,孙淑芬激动地热泪盈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同村的每一个人。她尽量满足女儿们的需求,为她们买来各种小食品,连食杂店店主都很敬佩孙淑芬,“她对这些孩子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领养轻微残疾儿童的成功,让孙淑芬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领养一个重度残疾孩子,让他也能感受到一个正常家庭生活的温暖。 2004年6月,孙淑芬向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提出自己的想法,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被孙淑芬的爱心感动了,同时也把实际问题摆到孙淑芬面前:脑瘫儿不仅生活需要护理,还要定时按摩,进行康复治疗,最难的是他们理解能力差,可能要白白耗费许多心血。孙淑芬没有被吓退:“孩子越是这么可怜,越该有妈养!”她毅然抱回了6岁脑瘫男孩———佳赞。 佳赞是先天性重度脑瘫,不会说话,更不能坐立走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天,孙淑芬按照福利院保育员教给她的方法,给佳赞做按摩,一天五次,一次十分钟,每次做完按摩孙淑芬都累得大汗淋漓。佳赞每天都尿床,清洗尿湿的被褥、衣物也是孙淑芬每天的工作之一。尽管孙淑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佳赞还是无视母亲的辛劳,照样我行我素,日复一日地尿床。就是这样孙淑芬也舍不得打佳赞一巴掌、骂他一句,只是不停地换、洗、晾。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的一天,孙淑芬惊喜地发现佳赞能坐了!她高兴地跳起来,两眼含泪地将喜讯告诉远方的丈夫,一向不喝酒的丈夫还为此破例喝了一顿庆祝酒。佳赞能坐了,更坚定了孙淑芬让他康复的决心。 为了让佳赞学会走路,孙淑芬煞费苦心。佳赞是外八字脚,两条腿使不上力,孙淑芬就把佳赞的两只脚分别绑在自己的脚背上,扶着佳赞的胳膊,让佳赞在自己的腿上学习走路。孙淑芬坚信,她一定能成功。几个月坚持下来,佳赞奇迹般地学会了走路,虽步履蹒跚,但毕竟迈出了人生第一步。这一刻,孙淑芬流泪了!这是幸福的眼泪,她所有的辛劳和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验证。2004年冬天,她又从福利院领回了两个脑瘫儿———柱子和媛媛。 柱子今年12岁了,患有严重脑瘫,智力几乎为零。柱子刚来时,不会用筷子、不会说话,直到现在还经常“拉裤子”。12岁的孩子不能说话让孙淑芬很着急,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得不到开发,那就意味着他将终身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太残酷了。从柱子进门的那天起,孙淑芬就教柱子叫爸爸、妈妈,对照口型,教了他无数次。几个月后,柱子的口中突然吐出了“妈妈”两个字,这是他来到世上第一声真切的呼唤,孙淑芬顿时热泪盈眶。她开心地告诉邻居,“我家柱子会说话了”。柱子现在学会了说一些简单的话,虽然是简单的三四个字,但孙淑芬已很知足了,毕竟柱子已经12岁了,过了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现在,柱子学会了穿衣服,孙淑芬开始教他写数字,教了一个多月,写了好几个本子,可柱子没能写出一个像样的“1”,孙淑芬依然没有放弃…… 孙淑芬怀里的小女孩叫媛媛,已经16个月大了,她是和柱子一起来到孙淑芬家里的,从外观上看不出媛媛有任何智力缺陷,但媛媛和佳赞一样,不会走路。媛媛整天缠在妈妈身上,虽然抱着10多公斤的孩子很吃力,但孙淑芬从来也没有抱怨过。孙淑芬的身体也不好,患有心脏病和严重的风湿,但她即使在发病的时候,也要竭力地照顾着这几个孩子。前几天,孙淑芬特地去北京学习脑瘫儿的护理常识,短短7天让孙淑芬寝食难安,她牵挂孩子们,学习一结束就赶回了哈尔滨。孙淑芬说,也有许多人不理解:“你这样做,到底图的是什么?”对此,孙淑芬非常坦然:“我这样做,既是为了帮助孤残儿童,让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享受家庭的温暖,也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