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龙江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峰会在哈尔滨开幕
蒋正华作大会主旨报告
张左己致辞栗战书主持周同战刘东辉等出席
东北网9月6日电(黑龙江日报记者焦明忠 东北网记者杜丽华) 2005中国黑龙江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峰会今天上午在哈尔滨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作了题为《依靠科技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大会主旨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左己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参加此次会议的中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会议由省委副书记、副省长栗战书主持,省领导周同战、刘东辉、董浩、申立国、陈述涛等出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生物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黑龙江省农业资源最为丰富,也是我国农业技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研讨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他希望会议充分交流经验,深入研讨,取得丰硕成果。
蒋正华从我国农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农业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前瞻;生物质能源资源的开发;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促进农民致富等四个方面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他渊博的学识、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和精辟的分析,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张左己在致辞中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中外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说,这次峰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将就农业生物技术成果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这对我省乃至世界农业生物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将会起到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左己指出,黑龙江省既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农业大省,目前,我们正在依托资源优势,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00亿公斤的水平,奶牛数量和鲜奶产量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40%。绿色食品的种植面积、产品认证数量、市场占有量都居全国第一位,发展势头强劲。张左己强调,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黑龙江省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尤其是把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放在了重要位置。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组织开展了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并在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结合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和发展农业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省已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累计批准农业利用外资项目890个,农业利用外资金额23亿美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85项,优良品种1000余个。
张左己指出,黑龙江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目前,我们正围绕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黑龙江农业的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既得益于、也迫切需要国内外农业生物技术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此次峰会的召开,为国际性的农业生物技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这将会推进黑龙江省与国际、国内农业生物技术界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加快黑龙江省乃至世界利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他希望,以此次峰会为新的起点,与各位专家、学者、朋友建立起长久的联系,把黑龙江作为科学研究、试验和推广的基地,共同努力,开拓创新,为使农业生物技术在全世界的普及与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发来了贺信,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英国皇家农业大学校长保罗?戴维斯,省农科院院长韩贵清先后在会议上代表中外专家及主办方致辞。
出席此次会议的国内嘉宾还有: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大豆专家王连铮,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学家杨胜利,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病毒及免疫专家沈荣显,中国工程院院士、野生动物学专家马建章,香港文汇报副社长刘永碧等。国外嘉宾有:国际饲料工业联合会秘书长罗杰?吉尔伯特,杜邦公司农业和营养技术部副主席盖耐士·凯瑟尔,国际马铃薯中心谷物保护研究室主任、世界著名马铃薯病毒检测专家路易斯·撒拉萨,新加坡南阳大学国立教育学院研究生课程与研究规划院院长李盛光,美国农业部大豆遗传育种专家普拉卡什·爱瑞黎,德国汉诺威兽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禽病研究所所长乌瑞奇·诺依曼,美国密苏里大学动物科学中心主任赖良学等。
此次峰会由省农科院、英国皇家农业大学、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香港文汇报、省外国专家局联合举办,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专家、学者、嘉宾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