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9月29日电 年逾古稀的市民田瑞珊呕心沥血、用半年多时间采用小篆字体书写2009个不同写法的异体“寿”字的“千寿图”日前封笔。他表示将于2009年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把他的作品奉献给国家。
今年76岁高龄的田瑞珊酷爱书法,并特别喜好收集“百寿图”、“百福图”等“百字图”。1981年,田瑞珊到北戴河疗养时,正赶上该地美术馆展出“百寿图”,当时不让照相、临摹,田瑞珊就天天在兜里揣着铅笔和小本,带着一个小板凳坐到“百寿图”前,把手放在兜里临摹“寿”字的写法。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的“小伎俩”后深受感动,“特批”他可以随时临摹。在北戴河疗养14天,田瑞珊在美术馆泡了7天。
两年前,田瑞珊萌发了创作“千寿图”庆祝建国60周年的想法,于是他找出自己20多年来收集的40多幅百寿图,从中寻找各种不同写法的“寿”字。他先用宣纸打了4遍草稿,每行写5个字,用第一行的5个字逐行对照有没有重复的,再用第二行、第三行一路对照下去,遇到重复的就挑出来重写,这样仅草稿就对照了万余次。历时半年多的时间,他创作的“千寿图”终于封笔。
记者看到,田瑞珊创作的“千寿图”长20米、宽54.5厘米,每个字长6厘米、宽3厘米,竖排每行5个字,共计402行、2009个字。整幅作品用丝绢书写,字体十分工整,每个字的写法都不一样。田瑞珊笑着对记者说:“我之所以现在创作出来,是怕到2009年80岁时手不听使唤了。到国庆60周年的时候,我要把这幅作品送到北京,献给国家。”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