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0月1日电 题:20年发展——黑龙江对俄经贸从“倒包经济”到战略合作
20年前,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的“贸易”还仅限于一家一户的包裹式携带,20年后,已经演变成在俄建立加工基地,直至对俄经贸区域合作战略升级。20年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对俄经贸已经从“倒包经济”发展到战略合作。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3038公里的边境线,大约从1983年开始,边界两边的居民开始了边境贸易。随着两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瞄向了对岸。
黑龙江东宁县一家国有企业的厂长崔龙吉是从小打小闹的倒卖服装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初,他第一次到俄罗斯带去不到3000元的货,却赚回了6000多元钱。那时在黑龙江省东宁县和绥芬河市,有许多像崔龙吉这样专门从事边贸的“倒爷”,到俄罗斯易货的企业达到3000多家,有时拿一些衣服就可以换一辆汽车,黑龙江省的边境城市一下子掀起了一个全民搞边贸的高潮。
但随着中国轻工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俄罗斯,“倒爷”们开始在俄罗斯市场打起了价格战,你的价格低,我比你的还低,最终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
对诚信受到挑战的事实,黑龙江人开始了反思。此时黑龙江省政府部门也在为对俄边贸寻找出路。他们先是承认问题,马上又采取措施打击省内假冒伪劣商品,严格把好出口关,同时开始了大量的与俄罗斯的合作。经过几年的努力,黑龙江的边境贸易又重新恢复了在俄罗斯人心中的信誉。
从2000年以后,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都是属于比较正规的贸易,而且培植出来一些大企业。绥芬河商联集团通过15年的对俄边贸生意,已经从当初的倒包企业,发展到现在在俄罗斯拥有四家工厂的跨国公司。这个企业在俄从事森林采伐,拥有两条中俄过境铁路专线从事货物运输,在绥芬河拥有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该企业每年从俄罗斯的进口木材量是全国从俄罗斯进口量的十分之一,每年的贸易额高达几个亿。
2004年世茂集团开始把目光转向黑龙江的对俄市场,购入了中俄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市的中俄“绥-波”贸易综合重大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权,在短时间内注册了绥芬河世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同年9月该公司正式投资开工建设……
发展对俄贸易是黑龙江的一张优势牌,近年来,黑龙江省又提出了把发展对俄经贸作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通过实施"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使黑龙江的非公有制经济对俄经贸合作结出硕果。2004年年末,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共计707家,其中前10名的企业都是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对俄进出口贸易额已经占全省对俄贸易总额的77.2%。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27.53亿美元,其中80%以上都是对俄贸易。
目前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基地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省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能源原材料基地、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总投资5.2亿元的黑河市民营企业星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莫斯科兰塔石油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石油(气)换装管道项目、黑龙江鑫城实业公司投资的秋明油田61口油井、阿城华汇实业集团投资的亚历山大市卡缅煤矿项目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黑龙江与俄罗斯加强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目前,黑龙江省19个边境县市已经注册了1200多家边境小额贸易企业,俄罗斯从莫斯科一直到海参崴纵横900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上,各个主要城镇都有中国的市场。
现在,黑龙江省已经开始并正在实施对俄区域合作战略升级。今年春天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表示,黑龙江省将重新调整对俄经贸发展的目标,要把单纯的边贸向俄罗斯的腹地、向主渠道转化。由单纯的贸易向贸易、加工和投资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从贸易上说,从2003年的35亿美金起步,到2010年实现翻两番,达到140亿美元。从对俄投资额上来说,从2003年的0.5亿美元起步,翻四番,达到8亿美元。这是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振兴过程中提出来的对俄经贸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