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5日电 自2002年8月摘得“中国绿色食品之都”桂冠以来,齐齐哈尔市紧紧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精心打造“绿都”金字品牌。如今,绿色食品之都的城市品牌越叫越响。
在屈指可数的4年时间里,鹤城的绿色食品品牌数量可谓一年一个新台阶。迄今为止,全市获得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的产品达到94个,跃居我省各地市首位,还有6种产品获得了美国自然食品协会颁发的自然食品证书。
目前,全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595万亩,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20%,其中,认证面积为137万亩。从基地分布看,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区发展到10个;绿色畜禽饲养量达到1215万头(只),占全市总量的18.3%。绿色农副产品种植养殖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农户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依靠绿色种植养殖业,鹤城农户人均收入比去年多出3000——5000元。
去年,齐市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编制了《齐齐哈尔市2004—2010年绿色食品发展规划》。齐市把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作为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载体,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索成功的管理模式,抓好科技攻关,实现绿色食品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推动全市生产基地进档达标。齐市对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生产基地,在立项、资金和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重点抓了畜禽类、粮油类、薯类、糖类、菜果类、山产类、水产类、加工类和生资类九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一乡一业、几乡一业、一村一品、几村一品的布局,全市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培养一批种、养、加、销等专业大户,逐步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专业化生产格局,目前,已有专业村200多个、专业户3.8万户。
齐市通过发展绿色种植和养殖业,打造企业带动基地和农户的产业链条,使企业龙头作用不断增强。全市绿色食品加工和生产企业已达到44家,这些企业上接市场、下连农户,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过程中,解决了基地农户的市场销售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各地注重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建设,去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企业改造资金11755万元,同时,向省争取资金,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并通过改革、改组、改造,盘活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发展潜力的老企业,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同时也带动了基地的发展。
近年来,齐市积极引导和扶持县、乡、村绿色食品中介组织、经纪人、贩运户等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作用,拓展市场空间。如甘南县的葵花协会、讷河市的马铃薯协会、克山县西联乡的大豆协会、龙沙区的养鸡协会,在市场营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起多层次的有形和无形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继市绿色食品批发中心之后,又建成了贯通全市的规范化的互联网,实行网上销售。齐市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和有关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各类展销会。今年,齐市的绿色食品市场营销异常活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稳固的合作伙伴和销售渠道,有些产品已在国内外各类展销会、博览会上成为抢手货,并打入国际市场,有6户企业的产品销往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