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7日电 题:黑龙江省围绕“三重一大”构建惩防腐败体系
10月18日。冷空气侵袭下的哈尔滨寒气逼人。
而在黑龙江政府采购中心7楼会议室里,却是热气腾腾。总标的近4亿元的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采购(一期)招标开标大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32家投标供应商的代表们把偌大的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随着唱标人清脆的唱标声,各供应商的投标项目及投标价格显示在大屏幕上。各家代表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神情紧张。
前来监督招投标工作的教育厅副厅长辛宝忠坐在主席台上,一脸轻松。
“这次招投标,是我们教育厅党组按照省委《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委托省政府采购中心进行的。”会后,辛宝忠对记者说,“对涉及这么大额度资金的采购实施政府采购、阳光操作,我们放心也省心。”
新华网援引中国纪检监察报消息称,辛宝忠提及的《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作为黑龙江省《关于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的配套措施,由黑龙江省委7月14日召开常委会一并讨论通过。此举标志着黑龙江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反腐倡廉工作将深入推进。规划长远,立足当前,“三重一大”成为黑龙江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突破口
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受贿案、原省交通厅厅长赵洪彦受贿案、原省地税局局长张心愿受贿案……
连日来,一场以发生在本省的典型腐败案例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深深地震撼了黑龙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
“看看他们的腐败行为,哪个不发生在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当中?”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光洪对记者说,“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三重一大’方面,权力最为集中,利益关系最为直接,最容易发生腐败案件。”
“抓住‘三重一大’,就是抓住了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杨光洪说,“这既符合当前我省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同时也是我们贯彻《实施纲要》、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阶段性推进、积累式发展,保证长期性任务的完成。”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纲要》后,黑龙江省委高度重视,在认真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具体意见。同时,按照长远规划与立足现实相统一、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的原则,首先在易于滋生腐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打攻坚战,以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为重点,力求率先突破,制定了《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运用多年来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深化措施和阶段性任务,并以省委名义下发执行。
“我们确定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以改革为统领,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新机制、新制度、新规则,通过用严格、科学的程序和透明的规则规范权力运行,构建起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体系。”杨光洪说。
积极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落实预防腐败各项任务的主动性
黑龙江省纪委副书记杨德录今年以来一直很忙。作为省落实《实施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今年3月以来,他多次带队深入省直有关部门和部分市(地)调查研究,协调、督促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预防腐败办法和规定,抓好工作落实。
“‘三重一大’任务的落实,主要依靠各个职能部门来完成。”杨德录说。
杨德录告诉记者,省委对“三重一大”领域预防腐败各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两位省委副书记、两位省委常委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贯彻落实《实施纲要》领导小组,加强对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工作的领导,近期重点抓好“三重一大”领域预防腐败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同时,把“三重一大”领域预防腐败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省直有关单位。省纪委把“三重一大”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年终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从而督促各部门认真负起责任,切实抓好“三重一大”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目前,各相关部门都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制定了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规定。省委组织部制定了《关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的规定》,严格按照任用程序选拔使用干部,努力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省发改委制定了《黑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投资项目管理;省国资委制定了《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监督管理办法》,保证国有企业改制、产权转让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省国土资源厅制定了《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实施细则》,防止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拍挂中的各种弄虚作假现象;省财政厅制定了《关于加强财务管理,促进源头治腐工作的若干规定》,严格规范政府预算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的范畴、方式、责任及违纪追究办法。
杨德录说,目前,这些新的制度规定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中,年内将陆续出台。
扎实推进,形成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惩防腐败体系全面推进的态势
“南岗区委、区政府将坚决执行省委《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站在哈西新区规划图前,哈尔滨市南岗区委书记葛喜东对记者说。
走进哈西新区,老工业区的痕迹正逐步褪去,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初现雏形:原本狭窄的马路在拓宽,破旧的厂房旧址上在建高楼……作为人气上升的显著标志,房地产的价格在嗖嗖上涨。
而就在两年前,要不要对哈西老工业区进行改造,还是有争论的一件事。
“争论可以让我们的决策更谨慎、更冷静。”葛喜东对记者说,“这么重大的一个决策我无权个人拍胸脯决定。”
他带领区里的干部南下沈阳,看看铁西区是如何成功改造旧工业区的;同时请区专家顾问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然后区委中心组学习、常委会讨论、全委会讨论,最后由人代会表决高票通过。在这期间,区委、区政府还通过媒体,让全区群众知情和参与决策。
当然,对这个决策,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在办公会进行多次讨论,省、市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对改造哈西、建设新区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决策通过后,在新区的规划上,区委、区政府采用了国际招标,先后6次召开新区规划论证会,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
“公开、民主、科学,理应是决策者决策时应遵循的原则。”葛喜东说。
黑龙江省委在制定《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时,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继续抓好已经部署的各项工作的落实,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吸收借鉴国内外反腐败的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努力实现工作的不断创新,使得《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各地各部门按照部署,扎扎实实推进“三重一大”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形成了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的工作态势。
用好一个干部,正一方风气,兴一番事业;用错一个干部,坏一方风气,误一块事业。马德一案给人以深刻的警示。按照《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要求,齐齐哈尔、绥化等市在提拔或平级选任重要干部时,按照不低于拟任职务1:2的比例,实行了差额民主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全面推行了竞争上岗;认真执行重要干部选拔任用“票决制”等等。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对13个市(地)和68个厅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后,省委、省政府果断调整了22名不胜任现职地厅级干部;今年上半年对114名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18726万元,对审计出的主要问题依法进行了纠正和处理。
在重大项目安排方面,据省发改委的同志介绍,黑龙江省普遍推行了重大项目集体讨论决策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和规划专家论证制度、项目投资风险防范制度,实行了省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对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了“代建制”,实行“投资、建设、管理、使用”适当分开的专业化管理方式。
大额度资金使用,如果监管不力,容易发生腐败行为。《关于围绕“三重一大”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意见》要求抓住审批、使用和监督等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省直1777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范围。作为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开发银行几年内将为黑龙江提供600亿元贷款。省监察厅未雨绸缪,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安排各级监察局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资金流动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省纪委监察厅执法监察室苗作光处长说,目前尚未发现挪用、贪污、浪费贷款项目资金的问题,资金整体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