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红网:从哈尔滨市停水风波找行政应急机制缺陷
2005-11-24 00:30:30 来源:红网  作者:周义兴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红网电题:从哈市停水风波找行政应急机制缺陷

  哈尔滨市政府昨晚发出最新公告,决定于今日4时起正式停止全市自来水供应。公告称,根据黑龙江省环保局监测报告,中石油吉化公司双笨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市政府因此决定于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具体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这也是政府部门首次正式表态,肯定哈尔滨全市停水的原因是担心松花江已经遭到13日吉林双苯厂爆炸产生的化学污染(《东方早报》11月23日)。

  众所周知的是,吉林双苯厂爆炸是发生于本月13日,而哈尔滨市的停水公告则才在昨晚(11月22日)刚刚由政府部门正式发出,然在这二则之间的10天时间里,从上述的中可以看出,当地民间已经有哈市水源因此受到污染的流言,同时也出现了居民自动停止使用自来水而在市场抢购净水的风波。可尽管如此,当地的环保监测部门并没有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地对即将流经的水源加以监测并将结果公之于众,以致于在这10天的时间内,面对政府部门的沉默,民间不得不自发的,在恐慌中采取自救措施。应该说,如此的社会现象出现,可以说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部门在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上存在相当的缺陷。

  其实从行政机制所应有的特征看,看一种应急工作机制是否有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有效性。就是要看这种机制是否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或可能出现的社会公共危机所作的应对,能否在最大程度上将危机与对社会影响予以控制或化解至最小程度。而反之,则说明现有的应急机制是有缺陷的。

  所以笔者觉得,尽管上述的哈市停水公告也可说是一个应急措施。但从行政应急机制所应有的要求讲,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在这次可能的水源污染危机面前,在时间的及时性与公开性方面的确还难以令人满意。因而笔者在此也想对哈尔滨市的相关部门说:要从停水风波中找一找行政应急机制的缺陷。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