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发展的根本指针
2005-12-01 09:46:0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刘金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日电 题: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发展的根本指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个纲领性文件突出了一个鲜明的色彩: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红线——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将是“十一五”发展的根本方向。

  “十一五”呼唤科学发展观

  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跨过1000美元的大坎时,意味着我们将要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向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进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世界许多国家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有专家指出,通常的经验是,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多种矛盾有可能集中凸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若处理失当,就可能面临失衡的危险。也就是说,“十一五”期间,中国所面对的已经不是要否加快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不是要进一步提高增长速度的问题,而是要明显地改善发展质量的问题。经济社会需要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即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从不公平发展到公平发展,从不协调发展到协调发展,从不平衡发展到平衡发展,从不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就“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调查研究时所指出的,从国内外形势发展看,“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多的环境。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牢牢把握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建议》的一条红线

  “十一五”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景辉煌且任重道远。只有把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全过程,贯彻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才能顺利达到“十一五”预定的目标。

  人们都注意到,《建议》中有一个被认为极富标志性意义的变化,那就是“计划”被改成“规划”。虽只一字之改,深刻反映出科学发展观将给“十一五”带来的重大变化。预示着我们将彻底从僵硬的计划经济以及相应社会发展窠臼彻底摆脱出来。“计划”让位于“规划”,不仅体现出政府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更加注重,还体现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更加注重。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政府在制订发展规划时,将努力克服“越位”和“缺位”,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迈出新步伐。所以,有人说,“十一五”也将是改革更加深入的重要时期。

  在《建议》中还有一个十分明显变化的指标。即用以衡量经济发展的GDP指标,由过去的“总量”改为了“人均”,即提出人均GDP翻一番指标。同时,首次引入了单位GDP能耗指标,对于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个强制、明确、量化的约束,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个指标的提出,体现出对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个指标既强调了要实现一定的发展速度,又强调要节约资源。而要完成这样的硬指标,除科学发展别无他途。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作为三大战略任务,把突破体制瓶颈、人才科技瓶颈和资源瓶颈作为三大战略支撑,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办法和深化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意味着“十一五”期间,科学发展观将真正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展示其科学的力量,做足科学发展的大文章。

  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要从“唯GDP论英雄”的惯性中摆脱出来,从偏重于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发展的一切举措,都围绕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个重大举措。强化有关扩大就业。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规划,增加人文和社会指标。以往,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偏颇,在“十一五”期间将得到很好的扭转。

  要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就要创新发展模式。《建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将难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对我国来说,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经济增长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为此,《建议》提出了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并提出要通过自主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并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要做足科学发展的文章,就要提高发展质量。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逐步加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瓶颈性约束,矛盾非常大。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是我们根本不可能承受的。所以,要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立足节约使用资源推动发展,把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节约资源,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费数量,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