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3日电 黑龙江省的“旱区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及配套机具示范与推广”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002年重点推广计划后,实现了农业节水又增收,“十五”期间推广实施面积203万亩,推广配套机具14354台(套),节水5714万吨,节支3500万元,增收6.04亿元。
近年来,黑龙江省旱情越来越严重,全省有36个市(县)城镇供水不足,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十五”期间,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联合省农垦总局、省水利厅、省农机工程研究院专家分调研,设计实施了旱区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及配套机具示范与推广项目。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改善了土壤耕作环境,防止了土地退化,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保证了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为生产绿色农作物、无公害蔬菜创造了条件。专家称,实现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缓解了我省近年来旱情严重的问题,加快了农业发展。
由于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新措施,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专家在项目实施地区举办技术培训,提高了实施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完善了喷灌制度,加强了灌溉各环节管理。在作物成熟期,进行测产,掌握喷灌作物产量数据,为效益分析提供依据,保证了推广项目的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值得高兴的是,在此项目带动下,作为该项目子课题的由省科学院物理所承担的“农作物保水剂”和由大庆市天运新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作为课题依托单位的“8GD—4型节水点灌机”等项目的推广工作也取得骄人的成绩。 “8GD—4型节水点灌机”将核心技术蓄压及注水装置安装在农村广泛存在的农用小型拖拉机上。设计用皮带将柴油机的动力传向蓄压灌,替代电动机给水加压。
同时,用农田抗旱的大水罐代替原来的小水箱,既解决了增大水量的问题,又免去了单独加工水箱的问题。单机的作业(注水)提高到15亩。同时,又设计制造了排式喷药装置,每小时喷药作业可达40亩。2004年推广5000台,完成100;万亩农田补水液体追肥作业,创综合效益900万元。该项技术的推广,改善了土壤耕作环境,保证了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为生产绿色农作物、无公害蔬菜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