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月5日电 天气转冷,人们户外文化活动日渐萧条。曾在暖和天气中活跃的老人们在做什么?日前记者走近他们,采访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文化活动充实退休生活
家住奋斗社区的马大爷是个京剧迷,每天早晨都要到儿童公园,和一些同龄人唱上一段,过上一把京剧瘾。
“现在的儿童公园已经成了‘老人公园’了。从早上到中午‘吹拉弹唱跳’的老人不断,虽然有些冷,但是有了歌声,有了音乐,也就好多了。”
去年从银行退休的吴萍,在岗的时候由于没有时间学习书法和拉丁舞,一直觉得很遗憾。退休后,老人就参加了老年人大学的书法班和拉丁舞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吴萍的舞姿和书法都大有进步。
天气转冷之后,在道外北三道街17号的王倬家,总能传出老人们慷慨激昂的歌声,原来王倬和退休的一些老人天气暖和的时候,在松花江边唱唱歌跳跳舞,日子过得非常充实。天变冷了,所在社区没有更多的场地供老人们活动,王倬只好把老人们聚集在自己家中进行文化娱乐。
记者了解到,很多哈尔滨老人的观念在转变,以前退休之后帮着儿女照看家看孙子,成了儿女的“计时工”,现在老人逐渐摆脱“儿女计时工”的角色,甚至自掏腰包请计时工为自己服务。一些家政公司反映,老人请计时工的比例在增加,目的是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或者参加文化活动。没有伴奏的舞会
据有关部门统计,哈尔滨老年人口占哈市总人口的10%,虽然哈市有各种各样的用于娱乐活动的会馆,但多是供青年人活动,用于老人文化活动的场所寥若晨星,甚至一些开放公园也成为老人们望而却步的地方。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南岗区和兴路附近的一所公园,在公园中心的一小片圆形空地里,遇见了十多位正搭伴儿跳交谊舞的老人,可是并没有音乐伴奏。问及为何没有音乐伴奏时,交谊舞活动组织者一位王姓大娘说:“以前常把自家的DVD播放机、音箱等设备带来,但公园每年收取720元的电费。我们老年人收入有限啊!勉强支持了一个夏天,实在支付不起了,就这样干跳了。”而旁边的一个舞蹈班里正传出兴致勃勃的舞曲,这位老人用很羡慕的目光看着那里,“那个舞蹈班每人交30元学费。我想他们的电费一定交了,所以公园才让他们在这里跳有音乐的交谊舞。”
今年70岁的哈市某大医院妇产科的退休医生马大娘介绍,在2002年以前,和兴路附近曾有过一些面向老年人的活动中心,但后来渐渐的都被管理人员对外出租了。从那时起,这一带的老年人就只能来清滨公园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开放式公园因为相关费用等问题,无法为老人们提供勉费舞曲,但是多数老人的收入较低,交费就成了“负担”,一些老人到公园跳舞甚至成为一种奢望。而用跳舞来健身的老人们,也只能在没有音乐伴奏中跳舞了,竟成为哈市一些公园中的“风景”。让老年人快乐起来
哈尔滨的一些社区能供老人们活动的场所非常有限,即便有一些打着老人活动室招牌的也多为摆放七八张麻将桌的“麻将屋”,什么人都去,每人收一元钱,里面乌烟瘴气的,除此之外很少有什么文化活动。冬天让哈尔滨的老人们快乐不起来。
据南岗龙泰社区的有关人士介绍,由于资金欠缺,社区拿不出钱来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只有一个健身房每天对老年人免费开放。目前,正组织本社区的老年人艺术团进行排练,准备在元旦前搞一个文艺演出。
花园社区的刘主任对记者说:“我们居委会一共就这么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屋子,又当办公室,又当阅览室。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由于供暖有问题,暂时不对老年人开放。作为居委会工作人员,我也希望能为社区老人提供一些宽松的娱乐场所,但真是觉得无能为力。”
哈尔滨老年大学党办校办主任白瑞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现在社区内部的活动场地普遍无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近几年内,学校教室已难以满足学员的需求了。我们正准备多办假期班以缓解这方面的问题。其实当前老年人活动的热情是十分高涨的,“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老年人的需求,拨出一定的款项增加老人的场所,让我们的父母在快乐中生活着。”
“最美不过夕阳红,夕阳是晚开的霞,夕阳是陈年的酒……”一首深情的老歌再次勾起对老年人问题的关注。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各方都应齐心努力,让老年人在歌声中健康愉快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