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0日电 记者在9日召开的全国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动员会上获悉,调查显示,黑龙江省有六成农民有病不医,“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列入“10项利民行动”工作之中,并纳入对地市党委和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
据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群众有病不去就医的达48.9%,而我省则是61.05%,在农村则高达64.7%。近两年,我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民就医环境。投入1350万元国债资金,对14个国家重点扶贫县、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和3个艾滋病示范县的31个乡镇卫生院危房进行了改造。投入7390万元,完成了全省13个市地级“120”急救中心和79个市地县级传染病院建设。
为了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省逐步建立起农民医疗保障体系。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基础上,兼顾小病,避免因小病误治或不治拖成大病。普遍建立了家庭帐户,一般个人筹资款都汇入个人账户,并探索三种补偿方式。适当提高在省、市及医疗机构住院补偿的起付线和降低封顶线,有力地分流了病人,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看了黑龙江省大庆市让北医院实行“医疗大篷车”,每天到国家级贫困县林甸县接送病人,虽然收入不高,但很受农民欢迎的报道后,专门批示:“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一方面是农村缺医少药严重,另一方面是城市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如何缓解这一矛盾,作为一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让北医院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他们不是眼睛向上、一味地满足城市高端需求的患者,而是立足现实,将服务范围拓展到广大的农民;他们没有过度追求经济收入,而是以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尽量降低成本,在为农民减少医药费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病人,争得了更大的市场,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