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超前 创新 哈兽研禽流感疫苗研制走出自主创新路
2006-01-11 07:02:3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何秀丽 初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1日电 在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完成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黑龙江省9年来民口科技项目一等奖空白。历经20年的艰苦探索,哈兽研所走出我国禽流感疫苗研制自主创新之路。

  技术储备比世界超前20余年

  新闻提示:2004年春节前后,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造成危害后,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开始在我国部分省区爆发。50天后,中国打赢了这场举世瞩目的禽流感阻击战。有国外媒体猜测:“近5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忽然一下子就没了。是不是不报或瞒报了?难道中国有天兵天将吗?”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不是中国有天兵天将。一是我们有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群防群控;二是我们依靠科学,有最好的禽流感疫苗做保障。”

  禽流感是一种毁灭性动物疾病,1959年至2003年,全球除亚洲以外的地区有20多起大爆发给养禽业带来重创。哈兽研所科研人员敏锐地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将会在国际上大规模蔓延,中国不能幸免。从1984年起,哈兽研所开始进行国内最早的探索研究,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我国首套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专用试剂,建立了标准诊断方法,开始用于我国SPF鸡群的监测。

  1994年初,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负责人于康震回到哈兽研所工作,挂牌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禽流感研究实验室,开始对禽流感系列诊断方法,特别是迫切需要的预防疫苗进行研究。2002年,实验室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诊断技术和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奠定了我国禽流感防控技术的基础。其间,他们先后得到科技部国家攻关、973计划、863计划、农业部专项与948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计划及省、市相关科研计划的立项支持,系统开展禽流感分子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诊断技术、预防疫苗的研究,攻克了疫苗生产的技术与工艺,形成最高日产疫苗1500万羽份的规模化应急生产能力。

  也是在2002年,哈兽研所又瞄准新的目标——向H5N1禽流感疫苗攻关。如何才能得到一个适合做疫苗的病毒株是一个重大难题。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科研人员终于在2004年突破了H5高致病力禽流感灭活疫苗研制的重大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较H5N2灭活疫苗大幅提高,并对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2005年1月开始,该疫苗在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阻击战中发挥出生力军的作用。

  有关专家说,哈兽研所从1984年就开始进行防治禽流感研究,技术储备比世界超前了20余年。

  禽流感病毒存活一天,研究就不停息

  新闻提示:始建于1948年6月的哈兽研所,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国家级兽医科研单位。在中国工程院开展的我国20世纪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评选中,全国动物医学研究领域评出的四大成就———“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全部是由哈兽研所主持或参与主持研制成功的。这些疫苗使我国先后在世界上消灭了牛瘟、牛肺疫,控制住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的蔓延。

  科学永无止境,只要禽流感病毒在地球上存活一天,研究就会永不停息。哈兽研所所长、研究员孔宪刚说,对哈兽研所而言,没有最好的疫苗,只有更好的疫苗。我们一鼓作气,向动物疫苗的世界最高水平冲击,于2005年1月和11月分别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H5亚型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与新型H5亚型禽流感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二联活疫苗,特别是新的二联疫苗可同时防制H5高致病力禽流感和鸡新城疫两种重大A类疫病,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和实施免疫,技术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成为我国下一轮有效抗击禽流感的新“撒手锏”。

  孔宪刚说,在禽流感阻击战中,他们对50起疫情迅速确诊,为扑灭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去年青海湖候鸟禽流感疫情突发后,在病毒来源与危害皆不明朗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深入疫区采集病料,通过分离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用科学数据证实引发候鸟疫情的病毒并非来自我国南方而是境外,消除了国际上有人将疫源地指向中国的不利影响,为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资料。在辽宁黑山疫情防控中,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候鸟是疫源、病毒对人超前创新20年攻克世界难关———哈兽研所禽流感灭活疫苗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背后

  www.harbindaily.com 2006-01-11 01:03

  本报记者何秀丽初霞

  在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完成的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黑龙江省9年来民口科技项目一等奖空白。历经20年的艰苦探索,哈兽研所走出我国禽流感疫苗研制自主创新之路。

  技术储备比世界超前20余年

  新闻提示:2004年春节前后,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造成危害后,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开始在我国部分省区爆发。50天后,中国打赢了这场举世瞩目的禽流感阻击战。有国外媒体猜测:“近5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忽然一下子就没了。是不是不报或瞒报了?难道中国有天兵天将吗?”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新闻发布会上掷地有声:“不是中国有天兵天将。一是我们有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群防群控;二是我们依靠科学,有最好的禽流感疫苗做保障。”

  禽流感是一种毁灭性动物疾病,1959年至2003年,全球除亚洲以外的地区有20多起大爆发给养禽业带来重创。哈兽研所科研人员敏锐地意识到,禽流感病毒将会在国际上大规模蔓延,中国不能幸免。从1984年起,哈兽研所开始进行国内最早的探索研究,经过多年默默无闻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我国首套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专用试剂,建立了标准诊断方法,开始用于我国SPF鸡群的监测。

  1994年初,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研制及应用项目负责人于康震回到哈兽研所工作,挂牌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禽流感研究实验室,开始对禽流感系列诊断方法,特别是迫切需要的预防疫苗进行研究。2002年,实验室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诊断技术和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奠定了我国禽流感防控技术的基础。其间,他们先后得到科技部国家攻关、973计划、863计划、农业部专项与948计划、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计划及省、市相关科研计划的立项支持,系统开展禽流感分子病原学、流行病学、免疫学、诊断技术、预防疫苗的研究,攻克了疫苗生产的技术与工艺,形成最高日产疫苗1500万羽份的规模化应急生产能力。

  也是在2002年,哈兽研所又瞄准新的目标———向H5N1禽流感疫苗攻关。如何才能得到一个适合做疫苗的病毒株是一个重大难题。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科研人员终于在2004年突破了H5高致病力禽流感灭活疫苗研制的重大技术瓶颈,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较H5N2灭活疫苗大幅提高,并对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护。2005年1月开始,该疫苗在我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阻击战中发挥出生力军的作用。

  有关专家说,哈兽研所从1984年就开始进行防治禽流感研究,技术储备比世界超前了20余年。

  禽流感病毒存活一天,研究就不停息

  新闻提示:始建于1948年6月的哈兽研所,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国家级兽医科研单位。在中国工程院开展的我国20世纪重大工程技术成就的评选中,全国动物医学研究领域评出的四大成就———“马传染性贫血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绵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全部是由哈兽研所主持或参与主持研制成功的。这些疫苗使我国先后在世界上消灭了牛瘟、牛肺疫,控制住了马传染性贫血病的蔓延。

  科学永无止境,只要禽流感病毒在地球上存活一天,研究就会永不停息。哈兽研所所长、研究员孔宪刚说,对哈兽研所而言,没有最好的疫苗,只有更好的疫苗。我们一鼓作气,向动物疫苗的世界最高水平冲击,于2005年1月和11月分别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H5亚型禽痘病毒活载体疫苗与新型H5亚型禽流感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二联活疫苗,特别是新的二联疫苗可同时防制H5高致病力禽流感和鸡新城疫两种重大A类疫病,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和实施免疫,技术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成为我国下一轮有效抗击禽流感的新“撒手锏”。

  孔宪刚说,在禽流感阻击战中,他们对50起疫情迅速确诊,为扑灭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去年青海湖候鸟禽流感疫情突发后,在病毒来源与危害皆不明朗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深入疫区采集病料,通过分离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用科学数据证实引发候鸟疫情的病毒并非来自我国南方而是境外,消除了国际上有人将疫源地指向中国的不利影响,为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资料。在辽宁黑山疫情防控中,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候鸟是疫源、病毒对人群威胁进一步增加等结论,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禽流感向人群传播争得了宝贵先机。

  一手做好科研工作,一手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哈兽研所投身疫情扑灭与疫苗生产的主战场,在疫情确诊、监测、分析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翔实的科学与技术依据。

  哈兽研是科研国家队的好典范

  新闻提示:哈兽研所逐步建立起系统、完整的中国大陆禽流感病毒种毒株资源库及其流行病学信息数据库,阐明了我国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演化和抗原变异规律,为禽流感疫情预警预报、诊断试剂以及疫苗研制与使用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理论依据,建立和完善了病原学、流行学、血清学、免疫学、分子病毒学、分子诊断技术等一系列技术与方法,研制出系列禽流感诊断试剂(盒),为我国有效防控禽流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博士如此形容哈兽研所作为国家队在社会公益研究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翟虎渠说:“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不仅要出品种、出重大技术,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更要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开展事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工作,在国家一旦需要的时候能拿得出、打得赢,确保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的安全。这也是国家赋予我们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使命之一,哈兽研自主创新超前开展禽流感研究的事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20余年来,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哈兽研所相继自主开展了禽流感病原学、分子流行学、病原致病机理、病毒分子遗传与变异等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作,形成了动物禽流感基础研究的平台,建立了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平台,直接推动和加速了检测试剂、免疫疫苗的应用研究工作,并为动物其他病毒性传染病以及人禽流感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技术平台,从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其他动物重大病毒性传染病研究的水平;在满足国家需求的同时,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专门从事动物病毒性传染病科学技术研究的高水平科学家队伍,促进了学科发展和国家研究基地的建设。

  瞄准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科技储备,哈兽研所逐步构建和形成了我国防控病毒性重大动物疫病的技术体系。同时,注重前沿技术不断创新,在基因工程新型标记疫苗、免疫与自然感染鉴别诊断技术、高通量鉴别诊断技术等战略必争的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领域,全力以赴争取突破,不断跨越。

  150万经费扶持禽流感疫苗研制

  新闻提示:5年来,哈尔滨市不断加大对哈兽研所禽流感疫苗研制项目扶持和服务力度,推动禽流感疫苗尽快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同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禽流感疫苗研制有功人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对科研人员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据悉,哈尔滨市先后启动了4个重点项目,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50万元扶持禽流感项目研究。其中,2000年—2001年,投入30万元,作为市级重大项目,支持哈兽研开展了“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研究”;2002—2003年,投入50万元,作为市级重大项目,支持哈兽研开展了“畜禽重大疫病疫苗产业化及配套使用技术研究”;2005年5月,投入50万元,作为市级重大项目,进一步支持“畜禽重大疫病疫苗产业化及配套使用技术研究”;2005年11月,启动科技应急系统,特事特办,投入20万元,支持“H5亚型禽流感新城疫病毒双价活载体疫苗产业化生产工艺优化条件研究”项目。

  为及时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市科技局组成了专项调研组,经常深入哈兽研所进行现场调研,现场办公;及时启动科技应急系统,特事特办,支持哈兽研迅速开展“H5亚型禽流感新城疫病毒双价活载体疫苗产业化生产工艺优化条件研究”项目,推动禽流感疫苗尽快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请专家帮助论证把关,进一步细化了新型疫苗生产工艺。

  据了解,目前哈兽研所已研制出H5N1、H5N2、禽流感新城疫病毒活载体新型疫苗。H5N2亚型疫苗在全国转让了9家生产厂进行生产;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也在哈兽研所维科生物公司进行生产;新型疫苗已进入产业化生产开发阶段。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