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电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03.1亿元,年均增长12.7%,超出“十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目标3.7%。哈尔滨市财政部门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财政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理念,为哈尔滨市“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支撑。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史文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介绍,自2001年哈尔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后,哈尔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165.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了10.5%。
史文清在会上说,“十一五”时期是哈尔滨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努力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财政综合监督管理。
史文清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性、市场化和引导性的原则,积极搭建城市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多种融资担保平台,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等间接手段,实现财政资金市场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投入效应。要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理念,重点保证社会保障支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教育、科技、卫生和医疗等社会事业投入,向困难地区、行业和弱势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史文清说,要大力推进财政制度创新,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增强预算执行刚性。要进一步规范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切实搞好项目的遴选、论证和审核确定工作,并建立滚动项目库。具有生产建设性资金二次分配权的部门,要根据各部门发展规划,早编、细编各项用款计划,逐步提高生产建设性资金细化落实到项目的比例,编制部门预算时项目资金原则上要来自滚动项目库。要把预算编细、编实、编准,详细分解到部门下属每个单位、每个项目,在本部门进行公示,实行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选择部分单位或项目对财政资金运行过程及使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考评,对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从立项、执行、完成全过程,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等相关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审查监督;积极推进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闲置资产统一管理;加强财政补贴和经费支出管理,并加大推进城市公用企业改革力度,逐步减少财政补贴支出。同时,还要加强领导,把深化财政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市领导张振藩、杨亚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