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2日电 在1月11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年仅44岁的马军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他第二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整日忙于工作的马军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可对于上高中二年级的儿子来说,他却是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忙工作”几乎是马教授生活的全部内容,他刚刚从广东韶山的水污染现场赶回哈尔滨,没有休息就准备开课题交流会。在会议的前半小时,他抽空接受了记者采访。
1982年,马军考取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圭白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就是水污染治理。从此,就与“水污染”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他日复一日穿梭于课堂、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枯燥的实验一做就是几天甚至几个月,却从未听他叫过累。在作研究生时,马军就在导师的指导下,摸索出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丙烯酰胺,使检测的准确率由过去的40%提高到90%以上。后经专家认定,这是国内先进的检测微量丙烯酰胺的方法。他的另一项课题“高锰酸钾氧化去除水中丙烯酰胺单体的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并应用于水厂的实际生产中。他的“高锰酸钾助凝及取代预氯化减少氯仿生成量”和“高锰酸钾除微污染技术”被国家列为“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0多年过去了,现在马军是一个带20多名博士生的博士生导师了。他时常告诫学生,做研究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科研过程是一个艰苦疲惫的过程,“要有长期作战的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
马军的儿子今年上高二,提到儿子,马军嘴上说“那个臭小子!”,但脸上却充满笑意。“我平时工作特别忙,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儿子。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接送过他上下学。他很坚强,从小就很少看见我,早就习惯了我不在他身边的日子。”马教授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