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3日电 近日,本报《业内人士揭露招投标“猫腻”》一文刊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大顶子山项目常务指挥李志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认为,要达到公平、公正、公开的目标,需要招标人、投标人和监督机构共同努力,建立诚信招投标市场,共同打击借用资质、低价抢标、高价围标的违规行为。
李志波介绍说,我省在交通行业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度比国家正式颁布《招标投标法》提前了两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3年以前的议标阶段;二是1994到1998年招标、议标共存阶段;三是1998年以后的必须招标阶段。通过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度,确实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规范了招投标市场。目前的招投标过程与最初的招投标过程相比,从形式到内容、效果,都不可同日而语。
李志波表示,目前,我国招投标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5年来,除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我省也出台了《黑龙江省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实施细则》,这些办法对规范招标人行为,打击投标人高价围标、低价抢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现在应该看到,招投标市场诚信监督体系还不健全,借用资质、低价抢标的行为时有发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项目在今后的招投标过程中将制定必要的强制条款,重拳打击借用资质、低价抢标、高价围标等行为,更好地发挥公开、公平、公正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