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5日电 春节期间,往往是一年中销售与消费的高峰,商家抓住一切机会,以博得最大的利润。于是形式多样的促销手段、名目繁多的回报活动、极具诱惑力的手机短信等纷纷出笼,可就是在这些活动中,一些不法商贩趁机“布置”坑蒙消费者的陷阱,通过各种手段欺诈消费者,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就餐购物陷阱深
节日期间,人们消费往往图的是个吉利,常常忽略了如商品价格、商家质量承诺等,丧失了对正当权益的维护。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选择到饭店聚餐。一些饭店的欺诈陷阱也就张开了“井盖”。哈市某饭店餐饮部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象鼻蚌”价格每500克78元,但顾客结账时却按每500克200元结算,当消费者与其理论时,饭店却称标价签标的是小象鼻蚌,经物价部门认定,饭店是以虚假标价误导消费者。更有甚者设置两套标价簿,顾客点菜时提供价格低的标价簿,结账时按价格高的标价簿结算,很多消费者在聚餐的时候,因为兴奋所致,忽略了对价格的“叫真”。此外哈市某餐饮公司打出“午间肥牛买一送一,晚间买二送一”的条幅,却未标明赠送商品的品名和数量,一些顾客消费了500克肥牛后,仅被赠价值较低的一碟羊肉,这种“模糊赠售”,让很多消费者深感被欺骗。过年了,很多家庭趁着商家促销活动,购置一些家电,增添节日气氛。但是一些商家的“模糊标价”,让不少消费者吃了亏。一家电器部门“出厂价”搞促销活动,销售某品牌洗衣机。用误导性文字明示“出厂价”960元,实际该型号洗衣机出厂价是930元。据哈市消协的信息显示,这类通过“模糊标价”来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在消费高峰时都会发生,这也包括一些大型商场。一商场销售男士皮鞋,使用降价标价签标注原价为1280元,现价480元,当消费者要求看原价的交易票据时,却提供不出来。
哈市工商、物价等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节日期间,要保持冷静的消费头脑,对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要理性分析,不急需的物品,最好不要购买。另外,一旦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要保留充分的证据,以便维护合法的权益。
欺诈短信泛滥
中大奖、送情人……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短信处处设陷阱,随时惹祸端。短信欺诈成为新的欺诈陷阱。
近日省内一些手机用户频频接到这样的的短信:“恭喜你,你的手机号码中了大奖,奖品为价值万元的产品,只需存入900元及个人所得税代扣费到上海、广东等XX公司的账户上,并告诉通讯地址,l0天后你就能收到奖品。”突然的“喜”从天降让很多人轻信了。实际上,这是近年来实施的一种新型诈骗违法犯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短信技术,向各地手机用户大量发“六合彩”特码、“手机号码中奖”等虚假短信息,并以须付货款、办理邮寄费、代缴个人所得税为由,骗取手机用户的钱财。据介绍,这类手机短信息的欺诈行为多以奖品价值不菲,动辄是汽车、手提电脑、等离子彩电、家庭影院等上万元的奖金为“诱饵”。信息发出地与获奖者所在地的距离较远,哈市获奖者的信息发出地常为上海、广州,领奖极为不便。获奖者一旦按要求预交所谓的管理费、获奖公证费等,钱款进入指定账户,便再难找到对方了。
“你还在寒夜等待心灵的慰藉吗?需要倾诉吗,小灵通发送至XXXX号,移动手机发送XXXX号,那里有等你聊天的理想情人……”面对这具有诱惑力的语言,一些想偷食情感“禁果”的男人迅速陷入了和“理想情人”温馨的短信交流中,这也是靠网络虚拟“理想情人”借以骗取消费者注册话费的一种手段,“温馨”的语言,是早已编好了的。
网监部门人士提醒,要想避免掉进形形色色手机短信息的欺诈陷阱,消费者必须端正自己的观念,不要轻信天上掉下的“馅饼”,不要因好奇而与对方联系,让对方有机可乘。更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告诉对方,落入诈骗者的连环套。在一些短信息实在难辨真伪时最好咨询本地的“1860”免费咨询电话、消费者协会或警方,一旦消费者不小心掉进了短信息欺诈或诈骗陷阱,一定要及时向当地工商局、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及时向警方报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挽回自己的损失。
春节期间,很多市民选择了旅游,一些旅行社在做宣传时,规定了指定的线路、所去的景点以及住宿的条件,游客一旦踏上行程,就会出现改变线路,景点减少,交通工具“降级”等情况,游客的合法利益受到了损害。
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出门的游客,在出行前,必须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在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特别对合同内容中的承诺、活动日程、游览项目、用餐标准等事项要认真查看。游玩、入住宾馆时,对经营者无安全设施或无安全服务项目的,消费者有权要求旅行社提供确保人身、财产安全的场所。
节日期间要及时维权
面对各种节日期间的消费陷阱,除了要进行积极防范之外,一旦陷入“欺诈”陷阱,消费者要及时举报。
记者从哈尔滨市物价局、哈尔滨市工商局以及哈尔滨市技术监督局、哈市旅游局等部门了解到,这些部门在春节期间,24小时接受、解决消费者的举报及投诉等。哈市各级工商部门节日期间设立专人负责消费者的举报和投诉,“12315”昼夜开通,省、市消协部门随时接待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哈市物价部门的“12358”投诉举报咨询电话昼夜开通,在遇到价格方面的疑惑时,消费者可以随时拨打此部电话,留下姓名、联络方式等,物价部门会给消费者以答复。哈市旅游部门对本市市民以及外地游客的投诉咨询,由专人负责,保证游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链接
春节前夕短信诈骗升级
近日,利用手机短信进行银行信用卡诈骗案件呈蔓延增长的趋势。诈骗手段又出新花招,由原来的“消费转账”变异成“退还汽车购置税”等形式。北京警方发布预警信息,此类案件在春节期间有高发趋势,提醒市民加强防范。从最早的“刮刮卡中奖”到“消费转账”、再到“退还汽车购置税”,虽然形式不同,但诈骗本质不变,过程也与以前相同。犯罪嫌疑人首先利用手机发送短信以各种名目诱骗事主与自己或同伙联系,一旦事主与其联系,不法分子就会让事主转账、开户存钱。若有人怀疑,不法分子还会以假报警电话、假“银行银联卡中心”让事主消除顾虑,当事主消除顾虑后就会“听话”地用ATM机进行转账、存钱。
根据警方的分析统计,不法分子所留的联系电话多集中在山西和陕西(0351 276XXXX、029 XXXX),都是外省市铁通“一号通”虚拟号码,捆绑或呼转的号码都是沿海城市的神州行号码。嫌疑人开户全部都用虚假身份,开户地一般在厦门和深圳,提款时他们还会雇人。为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警方告知市民遇到此类情况切勿在ATM机上进行转账,应到银行核实或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查询,并拨打“110”报警。同时警方提示广大市民,加强个人信息的保密意识,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