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6日电 从25日算起,到除夕夜,真正可以忙活儿的时间就剩下两天了。这点儿时间对刘晓静老师来说实在不算富裕。她既要准备全家人过年期间的吃吃喝喝,又要照顾卧床的公公。更要重要的是,她的儿子要从北京回来探亲了。随着年根儿临近,刘晓静老师盼年的心情被“忙碌”和“紧张”所占据,但更多的还是快乐。
姓名:刘晓静年龄:56岁
职业:哈尔滨市第124中学退休教师
链接:记者从铁路、民航、客运等处了解到,从1月14日春运开始到25日,已从全国各地运送100多万人次的旅客到哈尔滨,其中返家过年的游子占了相当比例。
刘晓静老师今年1月初退休。在她看来,过年就该有过年的样儿,屋子得打扫得干干净净,年货也得置办齐全。“虽说商场、超市在过年期间都正常营业,但还是买回家看着心里踏实。人上了年纪,对过年的风俗看得越重。新年就该有新气象,‘忙年’就是忙个喜气,忙个盼头。”
刘晓静老师的儿子前不久打来电话,说要回家过年。刘晓静老师一听甭提多高兴了,也开始了“忙年”。她把需要购买的东西都列到“年货清单”上,送给老人的礼品、为年夜饭备的各道“大菜”原料、酒、饮料、小食品、纸杯、台布……杂七杂八列了20多项。趁着丈夫休息,夫妻俩到超市来了个大采购。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两人购齐年货,满载而归地回家了。
年货备齐了,接下来就是大扫除了。“这是辞旧迎新的象征。”刘晓静老师说,由于丈夫工作忙,她的身体又不是很好,家里请了一个保姆,帮着照顾她年近90岁的公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有了帮手的刘老师看起来轻松了许多,但她心里还是感到很忙。
刘晓静老师的公公对饮食方面格外挑剔,喜欢吃带馅的食物,包子、饺子、馅饼都是老人的最爱。刘晓静老师就经常变换着口味给公公做爱吃的食物。公公的饮食爱好也让刘晓静老师练就了一手“绝活”——饺子,她包的饺子格外好吃。
远在北京工作的儿子经常打来电话说想吃妈妈亲手包的饺子。儿子还没回来,刘晓静老师就开始准备了,给儿子包了好几种馅的饺子然后冻上,准备让儿子从农历正月初一吃到正月十五。前几天,儿子打来电话,由于单位临时有事,回家探亲的日期要延后。心里急得不行的刘晓静老师在电话里告诉儿子要以工作为重,别惦记家里。但放下电话,她又戴上老花镜在日历上画圈圈,数着儿子回来的日子。
中国人过年讲究个团圆、祥和、快乐。刘晓静老师说,“忙年”的确有点儿累,但累过之后,看到家里窗明几净、老人开心、孩子高兴,感觉累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