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关注流动妇女生育健康状况的建议
提案人: 民盟黑龙江省委员会
提案内容:
据了解我国各地的流动人口中,15岁一39岁的育龄妇女占50%左右,由于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服务体制尚未形成,以及流动育龄妇女特殊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她们的生殖健康状况令人忧虑。流动育龄妇女多数来自农村,文化水平普遍在初中以下,生育健康知识极其匮乏。调查显示,知道安全套可以防止艾滋病传播的不到10%,对艾滋病有初步认识的占20%,30%的人对人工流产可能引起的妇科疾病一无所知,85%的人认为身边的人不可能患性病,外出前签订了《生殖保健服务合同》的非常少,她们不知道可以由现居住地免费提供药具和免费的计划生育手术服务,80%左右的流动育龄妇女都是自己负担手术费,她们对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几近一无所知。随着流动育龄妇女的低龄化趋势加快,未婚的比重越来越大,这部分人思想开放,婚前性行为活跃,近半数的打工妹坦言怀过孕,打工妹婚前性行为较为普遍,一般从十七八岁就开始有性生活。这些打工妹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工厂打工妹,她们活动范围较小,性伴侣相对固定,多为同事或老乡;一类是服务行业的打工妹,每10人中8个有婚前性行为。由于很多人对避孕、孕产、性知识一无所知,在性关系中又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及患性传播疾病的
比率都很高,妇幼保健中心对l5岁~24岁的未婚女青年的调查显示,生殖道患病率达57%。由于经济拮据,不少流动人口孕产妇不愿到正规医院引流产,怀孕者中选择私人诊所或白行服药流产的占40%。由于私人诊所技术差、无安全和消毒设施,时常发生产后大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率偏高,打工妹意外怀孕后,由于求医不慎而染上性病,导致终身丧失生育能力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性病爱滋病蔓延的趋势很严重,很多地方的政府已经把对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都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如果流动育龄妇女感染性病、艾滋病,不仅本人及家庭要付出沉重代价,给现居住地的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她们多数来自公共卫生基础薄弱的农村贫困地区,疾病一旦传播开来,对当地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政府支持社区尽快全面深入地开展以现居住地为主对流动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工作。现居住地作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受益者,应根据流动人口统计数字,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保证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所必需的经费,确保流动育龄妇女享受到法律规定的免费生殖健康资料、避孕药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二、对流动育龄妇女相对集中的用工单位,象规模较大的洗浴中心、宾馆、饭店、歌厅等要在社区的监督下,尽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开展计划生育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企业法定负责人要和社区签定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状,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可终止其经营活动。
三、把流动人口尽快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实行人性化服务。加强社区流动人口的统计管理工作,把更多的管理权利从其它机关分流出来集中到社区,社区可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医保试点,让流动人口享受到安全、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同时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托、入学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享受社会公平,让她们精神上有所依托,在所在城市找到归属感,自觉配合社区工作。
四、加强生殖健康宣传和定期健康检查。流动育龄妇女外出前,户籍地政府应加强生殖健康、安全套使用、紧急避孕及城市生活常识的宣传,免费发放实用生殖健康手册,督促她们签订《生殖保健服务合同》,并主动接受现居住地提供的生殖健康服务,外出务工后由用人单位对她们进行宣传教育和定期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