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让百姓吃的放心 政协委员:管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
2006-02-07 05:39:1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林晓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7日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抓好食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不仅事关有关监管职能部门的形象,更是关系到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从“大头娃娃”事件、陈化粮加工大米案,直至去年年底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饮食安全危机搅得百姓对吃越来越敏感,安全之弦越绷越紧。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民关心的热点、政府关注的焦点。在省政协九届四次全会上,许多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出了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食品安全令人谈虎色变

  多位九三学社的委员指出,据他们调查,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路边烧烤,夜市小吃,学校、医院门口的午间售饭车等,既污染了周边环境,又被周边环境所污染;非法屠宰点加工的注水肉,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催熟剂和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的蔬菜瓜果等等严重威胁了百姓的健康;添加“吊白块”的馒头,霉变米做的米粉,用地沟油做的油炸食品等各种掺假伪劣食品层出不穷;许多中小型饭店杯、盘、碗、刀叉洗刷不洁,更有甚者将使用过的餐具用沾了工业洗洁精的抹布擦一擦,再用干抹布抹一抹,就又拿去使用,使饮食业的食品卫生安全失去了必要的保证。

  记者从卫生防疫部门了解到,近年,我国各种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每年用于食源性疾病的医疗花费逐年上扬,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有乙型肝炎病人约2300万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约1.3亿。餐饮器具不消毒必将促使类似乙肝这种消化道传染病的肆虐传播。

  郭桂荣委员认为,我省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散、乱。食品生产企业约70%以下是小作坊,许多“隐蔽式”的家庭作坊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居民区等各个难以追查的角落,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这些小作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因其生产规模小,知名度低,出现一般性问题无人关注,出现重大的致死致残的恶性案件时,这些经营者又没有能力赔偿,至多是被刑事处罚,而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最突出的问题是职能交叉,多头监管,效果不佳。”郭桂荣说,食品安全监管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涉及部门多,有农业、工商、卫生、质检、商务等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监管,致使资源浪费,加重了企业负担,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有时出现问题,又会因为监管部门相互推诿而造成监管盲区。

  管好“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

  目前,我国有1070项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和1164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标准!”郭桂荣表示,食品安全标准应成为确保百姓放心消费的有力手段。但上至国家、下至地市,都面临着同类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的难题。一是同类产品标准多。“大头娃娃”事件被曝光后,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国家发布的“乳制品和婴幼儿食品标准”达40多个,仅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就有5个。同一个企业产品按照甲标准检测是合格的,按照乙标准则成了不合格产品。

  二是有的食品标准技术内容与相关法律不一致。如大家都爱吃的火腿,目前一共有《火腿卫生标准》等6项标准,其感官指标规定与《食品卫生法》第六条感官指标规定不一致。“食品安全标准亟待尽快协调统一。”

  郭桂荣说,在食品安全中食源性疾病问题比较突出,造成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就是源头污染。群众缺乏科学卫生常识,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也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九三学社的几位委员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目前,国家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应加快对食品质量标准、市场准入、经济处罚、责任追究、广告宣传等方面的综合立法步伐,完善保证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力度,使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

  委员们认为,食品安全工作应由食品安检领导机构整合执法资源,明确职责分工,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

  建立市、县(区)、乡镇食品生产企业档案(包括小作坊),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三进”,即对小企业、小作坊要进村、进企、进户,逐一调查摸底,摸清产品、条件、质量安全等底数;分片划定监督范围,将辖区范围内的食品企业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编制成电子监管网络系统。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对各种违法行为依法严肃处理。

  强化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监管部门要定期写报告,向当地政府汇报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形势,指出问题,提出措施。

  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老百姓的防范意识,压缩假冒伪劣食品存在的空间。

  突出抓好制度建设,重点是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制度、不合格的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到位。

  委员们呼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加强监督,严肃法纪,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各次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鼓励举报。发挥新闻监督作用,形成人人都是监督员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