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学,确保我省俄语人才优势为对俄经贸、科技、文化的深度发展提供保证
提案人:陆文达
提案内容:
自从中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俄在经济、文化、经贸、科技诸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化,明年又是“俄罗斯年”。考虑到我们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共有的边界是国内诸省中最长的,中俄之间边境贸易额我省所占份额最大,加之历史的缘由——建国初期原苏联帮助我国援建的156个项目,有不少就是在本省,如:哈飞、建成、哈一机、哈量、佳木斯造纸厂、南岔水解厂……,那时苏联来华援建专家在哈尔滨生活的就有3000多人,因此,黑龙江省的俄语人才资源十分丰厚,省内老一辈知识分子无论是用俄语会话、唱歌的不在少数,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在国内高校俄语教学方面亦是赫赫有名,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俄语人才。那时候哈尔滨的64中(高中部)、3中(高中部)和佳木斯一中都有俄语教学,但近年来由于全面普及英语教学,上述这些中学的俄语教学纷纷下马,老师不得已改行,由此导致像黑大俄语系招生十分困难,俄语教学的萎缩,必然直接影响到未来我省俄语人才的短缺,南方各省一向是倚重英语,既无环境、又无师资,而我省占据地理、历史、人才资源的优势,如果能够及时整合、布局设点,从全省角度来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学,这将使我省的俄语人才优势在未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为我们黑龙江抢得先机。小平同志说得好:“21世纪的竞争主要就是人才的竞争。”为此,笔者建议:
由省政府牵头,省教委主持,结合全省中小学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定一批既有师资、又有办俄语教学经验的中学,恢复俄语教学,惟有这样,才能使黑大俄语系(博士点)及相关院校充分发挥培养不同层次俄语人才,为我省、我市及兄弟省市的对俄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出力。此外,根据市场经济的供求法则,我们不难预言,随着全国性中学俄语教育的萎缩,相应的大学俄语人才培训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势必造成未来市场对于俄语人才的渴求,黑龙江若能抓住这一良机,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育,确保本省在全国占优,相信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俄语人才,都将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