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应注重玉米加工产业链条的开发
提案人:东北农业大学郑秋鹛
提案内容: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已从口粮地位降为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尤其我省作为我国玉米第三大主产区,是距离主销区最远的一个省份,运至南方主销区的运费高于山东、吉林主产区,处于市场劣势。所以应就地发展玉米工业,将我省优势重组发展新兴产业,减少国内外市场变化对我省玉米生产的冲击,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哈大齐工业走廊及周边地区每年产玉米500万吨,占全省的l/2,是玉米优势产区,该地区又是石化区域及畜牧业发展规模较大区域,具备国内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玉米加工产业链条式集群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为此,建议集中发展下述三条产业链:
一是在大庆、齐齐哈尔两地分别建设一座年产30万吨燃料酒精工厂,发展玉米淀粉—燃料酒精—饲料产业链。随着国内外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以及发酵酒精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十年我国玉米燃料酒精市场将出现实质性变化,很可能以超出目前市场预划的速度迅速增长。而且酒精工业属于微利行业(吨酒精利润约130元左右),只有在原料产区和汽油产地建成,才能增大利润空间。所以我省要抓住机遇,在入庆、齐齐哈尔两地人规模发展燃料酒精及其汽油醇生产,成本优势将带米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一般平均3.3吨玉米生产1吨酒精,这样两地生产60万吨燃料酒精每年可消耗玉米约200万吨,并可带来41.5万吨蛋白饲料、57万吨二氧化碳、3.6万吨玉米油等副产品,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再加上现在该地区已生产的30万吨酒精,全年可消耗玉米300万吨,可创产值36亿元,拉动经济效果显著。
二是在大庆地区建设一个年产4万吨L-乳酸生产工厂,发展玉米淀粉—L—乳酸—饲料产业链。以L-乳酸为基本原料,生产可降解、可吸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及机械性能的聚乳酸(PLA)塑料已引起世人关注。目前世界年需求量500万吨左右,而生产能力仅为50万吨左右,市场发展空间十分巨人。大庆现有化工产业具有相当强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为发展该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我省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域内发酵工业基础较好,但由于市场机制许多工厂处于转项或停产状态,闲置许多发酵设备,一旦L-乳酸生产形成规模,便可盘活许多设备和工厂。一般每生产1吨乳酸可消耗玉米2.5吨,一座年产4万吨L-乳酸工厂可消耗10万吨玉米,实现产值11.2亿元,这对当地经济有较强拉动作用。
三是在齐齐哈尔市附近建一座年产10万吨赖氨酸厂,发展玉米—淀粉—赖氨酸—饲料产业链。近十多年全世界赖氨酸生产规模和产量不断扩大,1993年全球赖氨酸产量为20万吨,2004年为70万吨左右,己成为仅次于谷氨酸的全球产量第二大的氨基酸品种,预训今后其市场需求还将以较大幅度增长,由于饲料添加剂和医药市场输液用赖氨酸的市场需求急速增长,我国赖氨酸生产也有了飞速发展,目前已达20万吨。尽管如此,2003年我国赖氨酸进口量达141789吨,出口量为7000吨,贸易逆差为7689吨。由于赖氨酸生产属于高耗能项目,长远看我国一些发达省份特别是一些大型城市不适合发展,这也正好给了齐齐哈尔市发展赖氨酸一个广阔空间。生产10万吨赖氨酸需要50万吨玉米,而发酵生产赖氨酸后剩下的40万吨玉米废渣,经过浓缩加工处理后,可以作为奶牛饲料。这样可以在齐市区域配套建设几个规模较大饲料加工企业,其饲料产品可以就地生产、销售,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这样产业链条式的规模化发展,不仅经济效益明显,而且也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