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7日电(记者杜丽华 杜筱 邵月明)“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这曾是人们对农村的美好生活向往。“十一五”期间,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愿望变成现实,让黑龙江农民真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这成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要落实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在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地区,进行“百乡千村”试点,中心城市郊区、旅游外贸比较发达地区、农垦森工所在地区、地方林区、矿区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要率先在建设新农村上取得重大进展。
![]() |
曹桂荣谈起她心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满心欢欣
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农民代表曹桂荣用最简单最朴素的语言描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景象:不仅要住上砖瓦房,而且是高高的楼房;家家门前不仅有花有草,而且要象个大花园;家里不仅有冰箱、电视,还要联上因特网……
![]() |
贾树尔代表在驻地研读政府工作报告
谈到新农村建设,从事医务工作的省人大代表贾树尔则表示尽快加强农村医疗条件是当务之急。“会前我查找了有关资料,我国医疗资源80%都集中在城市,农民看病问题到了亟待解决的程度。”贾树尔忧心重重地说。贾树尔认为,“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应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
曹桂荣代表是海林市三道镇丰收村一名普通村民,家里种了50亩地,年收入可达3万元。“如今农村的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农业税不用交了,学校学费也免了,就连有病都给免费治了”,曹桂荣向记者娓娓道来。“儿子患颠痫病20来年,走遍全国各地求医问药,家里的钱都快花尽了。去年村卫生所医生主动登门说免费给孩子治病,如今孩子吃药不花钱了,病也好多了。我能有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还说要把农村各方面都建设得更好,我对今后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曹桂荣高兴地说。
![]() |
隋秀海代表指着政府工作报告讲起他眼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基层代表隋秀海是牡丹江市东区兴隆镇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自己一番独道的见解。“要跳出就农业看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重点发展乡镇企业,发展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隋秀海代表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各地要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走高效优质的特色农业之路。”
如何让人们描绘的一幅幅画面成为现实,代表们纷纷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在吹响,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那一幅幅丰收祥和的景象一定会撒满龙江大地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