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7日电(记者 高长利) 2006年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黑龙江省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全面部署,确保“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张左己省长在省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0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0%。在工作安排上,重点向建设新农村倾斜,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倾斜,向扩大投资和消费倾斜,向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倾斜,向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倾斜,向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倾斜。
强化“三农”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报告中重点指出,2006年我省将深入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种植业标准化达到1.2亿亩。调整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积极打造寒地黑土品牌,巩固和提高绿色食品大省地位。继续推进粮收“主辅换位”;大力实施奶业振兴和肉牛发展计划,加快建设滨州沿线奶牛带、中部农区生猪带和东部肉牛产业带,规模化养殖业比重达到65.0%。大力扶持和发展饲料加工业,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两江一湖”干流沿岸大型灌区工程,把三江平原建成全国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基地。
2006年,我省将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继续实施抓两头带中间战略,支持强县加快发展,确保十弱县今年实现脱困目标,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搞好“三项改革”,完善“四项制度”。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6年,黑龙江将继续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预计六大产业基地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可实现销售收入4800亿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抓好“一重”集团主体改造、东北轻合金超大规格铝板带材等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和竞争力;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实施以化补油、以气补油战略,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切实加强能源基础产业,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全面推进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尽快形成煤转电、煤转气、煤转油、煤转化和综合开发的产业格局。着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继续推进“北药”开发;努力振兴食品工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森林工业,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调整林业结构,积极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和木材深加工。
此外,我省在今年还要加快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其15个启动区基础设施和190个项目建设,力争新增增加值150亿元。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左己省长还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全省要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努力扩大第三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加强民族风情旅游、红色旅游、产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围绕“中国俄罗斯年”等活动,积极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扩大出入境旅游市场。
2006年,我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和引进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推进哈尔滨、大庆等10个物流园区和15个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努力构建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同时,我省还将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500家农家店。
此外,我省今年还将继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努力做好财税金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完善体制保障;实施互利共赢战略,继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