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8日电 7日,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哈尔滨隆重拉开帷幕。审议《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成为此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纲要》的编制历经了多长时间、都做了哪些前期工作等问题,黑龙江晨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编制《纲要》的主要负责人——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王中人副主任。
“《纲要》的编制工作是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王主任意味深长地回忆说,《纲要》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基本思路”研究、省委《建议》形成和《纲要》起草3大阶段。按照规划编制程序,在研究制定全省“十一五”总体规划前,要先开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工作。
在“基本思路”研究阶段,我省做了大量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在此过程中布置编制了71项专项规划,2005年初形成了《纲要》的“基本思路”。
在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的形成阶段,省委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进行研究讨论,与此同时,还召开了由各地市和省直有关单位、民主党派、专家学者组成的10余个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前后5易其稿,经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
在《纲要》起草阶段,我省成立了规划《纲要》起草小组,组织召开了全省东部和西部两个规划工作座谈会,开展了“十一五”指标体系筛选、测算工作,加强了与省政府、省科协等决策咨询机构的联系沟通。2005年7月底完成了《纲要》初稿。2006年1月5日,省科学顾问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论证。随后,省人大财经委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初审,至此《纲要》已8易其稿。
王主任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终于在此次人代会前圆满完成了编制工作。它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根据省委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研究制定的。《纲要》既注重了在发展思路和一些大的政策取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要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又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我省未来5年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充分贯彻了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战略思想,更加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保护资源环境,更加注重构建和谐社会。
最后,王主任满怀激情地告诉记者,相信通过这一5年奋斗纲领、本世纪前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我省一定会实现经济更快发展、社会更加进步、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特别是广大农民和弱势群体能够共享发展成果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