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8日电 绚丽的灯光夜景给哈尔滨市美丽的夜色平添了几分妩媚和妖娆。但是,近年来各种夜灯的丢失情况日益严重,政府和企业投巨资建设的“亮化工程”正在遭到破坏。在政协黑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冯洪滨提交了题为《用法律和技术手段遏制偷盗夜灯》的提案。
【提案摘要】
哈尔滨市之所以不断发生灯光设施被盗案件,与哈市各种废品收购站点过多有关,因为大多数灯光设施被销往了废品收购站。虽然政府明令禁止废品收购站回收照明灯具、电缆、井盖、不锈钢护栏等市政设施,但收效甚微。形形色色的废品收购站变成了盗贼销脏的帮凶,成为犯罪嫌疑人消灭犯罪证据的主渠道。
【记者调查】
据哈尔滨市路灯管理处张处长介绍,近几年,哈市每年的路灯设施正常维修养护费都在500万元左右,因人为破坏而进行维修的费用高达50万元。路灯设施被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主要是城乡结合处。机场路和松北大道上的电力设施及路灯变压器曾被全部偷光。果戈里大街的地灯也曾经先后被多次砸碎和偷走。一些公园绿地、主要街道两侧保护建筑物周围的射灯经常被偷走或打碎,埋在地下的地灯灯盖被偷走,里面的灯管被盗或损毁,电缆被偷走。
【委员建议】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走出“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通过立法来严格规范废品收购站的管理。参照上海经验,对收购市政设施的废品收购站实行授权制,使大多数站点没有收购特定金属器具的权利,借以缩小公安部门监控面积。对哈市各废品收购站实施监控,要求废品收购从业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奖励举报人员,依法惩处触犯法律的废品收购站;对灯具的安装支架和螺栓要特购加强型,加装双螺帽对向拧紧并焊接,增强灯具的防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