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
搜 索
“十一五”中省企业技术中心机制建设的意见
2006-02-08 10:23:48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案由:关于“十一五”规划中完善黑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机制建设的几点意见

  提案人: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

  提案内容:

  “十一五”规划中把“加强我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条文提出,我们认为:完善黑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机制建设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己进入创新主导的发展过程,企业的发展将由重点提高生产能力转向重点提高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需求和技术投资能力将大大地提高。真正确立企业技术中心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应当加强技术创新的投入和组织,并利用和整合企业内外的各种要素和资源,解决企业乃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性问题。企业技术中心是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机制,一个能支撑企业持续创新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必须造就下列四大机制。

  一、职能互动机制

  技术中心具有超前研发、产品开发、科研管理和孵化器等四大职能。因此,技术中心的职能应该形成系统的良性互动关系,达成整体功能的优化。超前研发即通过技术规划及提供技术支持来引导产品开发工作,而产品开发则通过转接产品项目和技术及研发难点上移来传递研发和市场信息及压力。科研管理通过调动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要避免外行管内行造成的误区,从而对其他职能形成管理支撑。孵化器职能则是企业及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构成战略产业链;完成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新技术和产品的孵化,可以加强研发人员的市场观念,对孵化出的新公司实行科技入股等形式,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从而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

  二、全方位资源整合机制

  企业技术中心应实现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全面整合,形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相互转化,建立全方位资源整合机制。技术中心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包括竞争对手)成立联合实验室、购买技术、成立合作实体、委托研发等形式,一方面可充分利用有关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实行自主基础上的联合研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技术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技术队伍。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一是内部信息中心或信息管理部门的设置,负责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二是在国内和国外设立相应信息站,收集有关市场和技术的信息,及时反馈;三是通过与国外大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用以跟踪业界前沿技术及先进管理技术;四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讲学,进行技术交流,拓宽技术人员知识面。

  三、研发过程保证机制

  研发过程的管理要实行市场催化、成本控制和时间优化三者的有机统一,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在立项及研发过程申,项目组成员和项目评估委员会里要吸收有关市场和财务人员及专家参加,以便及时传递市场压力,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同时对研发过程实施跟踪管理,把目标按时间阶段及研发过程进行分解,在考核指标和方式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安排。如对超前研发项目,把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潜在性作为主要评估指标,而产品开发项目则主要考核产品的市场效益和时间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期报告、定期评审验收,实行过程控制,通过最终的市场效益和技术效益来体现效果控制,从而保证研发的及时性、市场性和科学性。

  四、多样化激励机制

  企业技术中心的激励机制应激活现有科技资源,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淘汰不合格人员,达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首先应实行双梯阶激励模式,使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双梯阶万法一般形成平等的层级结构:一个是提供管理生涯道路,另一个是专业或研究人员的发展道路。双梯阶机制允许对两个层级中相同级别的人员给予同样的地位和同样的报酬与奖励。其次加大同一职位的职级数,实行相邻职位职级的交叉重叠,同时通过考评,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同一职位职级太少,容易导致平均主义、熬年头的不良倾向。加大同职位的差距及相邻职级重叠,可使低职位的人由于努力工作也能拿到相当高的工资。进而,通过一定的考核,淘汰不合格人员。第三是选择科学的薪酬体制。除了提高研发人员的岗位工资外,还可以通过设立项目奖,年终奖、重大贡献奖、科技进步奖等对骨干员工进行奖励:企业也可以通过红股、认股权、股权期权等,建立多样化的奖励机制,留住优秀人才。

  完善黑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机制建设是当前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十一五”规划在反映我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一定会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杨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