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关于壮大我省医药工业整体实力的建议
提案人:中国农工民主党黑龙江省委员会
提案内容:
从我省医药产业的各个部分来看,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医药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目前各地医药生产企业各自为政、医药公司割据封闭的分销体系以及批发地式的药材市场。企业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铺网式的渠道,已经显露出浪费资源和管理成本过高的弊端。医药产业应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创建能吸纳各种资本,冲破地域局限,整合研、产、商、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产业平台。
因此我们建议:
一、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型医药企业、大医药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原辅料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生产企业,并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省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二、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做好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按照功能区分,根据资源、生态、产业环境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园区的定位,完善工业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改善集聚条件。以铁路、高速公路、进出省公路通道建设为重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工业园区联接中心城市、空港、铁路或高速公路的集疏运通道,建立工业园区内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积极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优化企业之间生产协作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之成为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鼓励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龙头企业所在工业园区集中。
三、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潜力,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鼓励大型医药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
四、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高度重视大型医药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引导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一批配套项目,拓展产业集聚的空间。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规范医药行业的环保、安全、技术、质量标准,建立投资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加强投资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向社会发布投资调控政策、投资信息和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浪费。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广泛利用民间资本,形成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
五、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产业,促进清洁生产。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建立污染集中控制区,倡导以多家联合、共同投资方式,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完善治污价格机制。建设行业性清洁生产示范基地,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开发与节约利用,实现废水减量化和资源化。
加快集群发展,还需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增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现代物流平台建设,构建不同等级的现代物流圈。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培育专业物流市场。推广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鼓励企业采用“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生产’’的物流管理模式。打造高速、便捷、通畅的物流通道。加快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促进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其在工业化中的倍增和催化作用,提升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企业信息化为重点,推进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继续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涉外律师、信息咨询、物业管理、仓储物流、报关报检等中介服务机构。筛选和鼓励一批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管理运作规范的商业化中介机构及推动和引导一批公益性中介机构为医药产业集群服务,推动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有机融合。
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加强产业文化建设,培植诚信文化、协作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交流,加快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促进产业融合。以企业征信为突破点,以强化约束监督、加强企业信用自律,建立失信惩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