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程学院测绘研究所所长王延亮 |
东北网2月8日电(记者 印蕾) 去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省政协委员在这次会议期间也针对这个问题提交了很多提案。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程学院测绘研究所所长王延亮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数字松花江”的概念,以提高我省河流管理水平。
王延亮委员介绍说,“数字松花江”是真实的松花江在计算机中的虚拟对应体,就是要通过全数字化数据库平台的构建,建立松花江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数字化(虚拟)研究环境,采用数学模型对松花江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通俗点说,“数字松花江”就是把松花江装进计算机,从而可方便地模拟、分析、研究松花江的自然现象和各种灾害,探索其内在规律,为松花江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比如,在“数字松花江”系统中人们可以任意设置降水量,确定降水量和洪灾的定量关系,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被淹区域。再比如当松花江流域的降水量持续增大,为确保哈尔滨,必须划定泄洪区进行分洪。这时可将几种方案输入“数字松花江”系统,系统能立即算出这几种方案实施后,被淹没地先后顺序、被淹没的面积和道路、村落、厂房、需要迁移的人口,以及经济代价,都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决策者对此加以比较,就能迅速做出科学的决策。再比如,这次松花江的水污染,“数字松花江”也能进行准确的模拟,如污水团的面积、水量、扩散的趋势、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不同情况。此外,我省正在大顶子山修建松花江上第一座水坝,将来还要在下游修建一系列水坝,这些水坝建成后的管理也可以得到“数字松花江”的支持。
概括来讲,“数字松花江”可以在防汛减灾(数字防汛、洪水预报、防洪工程联合调度、洪水演进、制订防汛预案);水量调度(枯水期径流预报、水资源实时调配、引水口门的自动监控系统、地下水观测系统);水质监控(污水的流速核扩散、建立流域生态模拟系统);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中发挥作用。
谈到建设“数字松花江”的必要性,王延亮委员解释说,和长江、黄河相比,松花江是一条温顺的河流。但1998年的洪水和2005年的水污染事件也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进入新世纪,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压力对松花江的开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对松花江水资源合理利用;治理洪水灾害;有效遏制松花江水质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处理好上述问题,王延亮委员建议,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我国“数字黄河”、“数字长江”的建设经验,在“十一五”期间启动“数字松花江”工程。
王延亮委员还就建设“数字松花江”可行性的问题向记者作了分析。他说,建设“数字松花江”,要具备松花江流域的详细的测量数据和水文资料,要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对松花江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我省有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位居第二的测绘局,省航道局测量部门也积累了大量数据和河道测绘经验,加上经历了1998年的洪水和2005年的水污染事件后,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松花江的管理十分重视,因此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人们的认识上,建设“数字松花江”是极具可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