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政府为企业诚信建档 让银行放心贷款 促非公经济发展
2006-02-09 00:44:3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8日电(记者 邵月明) “把款贷给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企业,实际上风险并不比贷给大中型企业大,仔细盘点应该有账可算。”省人大代表邵方晓说。他的观点是中小银行就应当面向中小企业。信贷的市场定位是“抓小不放大”而不是“抓大不放小”。银行经营者的思路变了,市场自然也就宽了许多,也给迫切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银行瞄准小额信贷业务大有可为

  七台河代表团张国群代表认为,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发放贷款,必须明白支持经济发展,银行才能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银行责无旁贷的责任。既要坚持信贷原则,又要大力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规律要求银行的钱流动到效益好的地方和企业,建议多搞银行和企业对接会、联系会,同时,积极稳妥地把农村合作银行办好。

  张志国代表说金融部门应当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金融部门应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支持意识、服务意识,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企业诚信建档让银行放心贷款

  黑河代表团代表张晶川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去年黑河的存款总额共170亿,贷款100亿,银行投入加大,贷款额反而下降。很多中小企业因贷不到款而难以为继,发展不下去。银行有钱,企业需要钱,为什么贷款额不升反降呢?

  实际上,我省异军突起的小企业经济一直受到银行的关注,进入较早的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已经从中受益。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特别是信贷集中的银行和中小银行更愿意把贷款目标瞄向小企业,规避贷款风险就成为了银企对接的症结所在。

  如何解决这一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难题呢?大庆代表团代表刑志广说,银行对民营经济融资风险存在忧虑,较多的是建立在理论上以及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经验上,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信贷对象自我约束、自我适应能力增强的情况下,却缺乏尝试或探索。譬如,改制前企业与改制后的企业,虽然其产品、规模、市场没变,但经营效益却可能大不一样,信贷风险与效益结果也大不一样。但由于民营经济缺乏这些抵押品,建议银行对生产性企业开办库存商品、材料做抵押与真实性贸易背景合同做保证的抵押担保贷款。

  政府搭建平台为银行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

  绥化代表团邵方晓代表建议加强银企对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网标准数据库,免费提供检索标准题录;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企业质量数据库,为银行提供准确的数据,让银行放心将款贷给真正需要资金、有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

  代表纷纷建言献策,各级政府要真心实意地关心、重视、支持和帮助金融部门化解风险,处理不良资产,维护金融债权。政府、企业、银行之间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良性循环型的生态金融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要诚信守诺,建设诚信龙江。

责任编辑: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