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9日电 经济适用房补贴由暗变明,中低收入家庭将实现安居梦。
故事
去年7月21日,哈尔滨市首个实质意义上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泰山家园小区开始认购预登记。这天的前夜,部分认购者便抱着铺盖卷,支起小帐篷,在登记处的大门外排起长龙。在工作人员的一再劝说下,部分市民打道回府,但仍有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在外面等候了一个晚上。这位不肯离去的女士叫李华,家住香坊区,一家三代共五口人挤住在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李华夫妻俩做梦都想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无奈他们所在的企业不太景气,夫妻俩每月的收入加起来不过千余元。用李华的话说,就是全家每月不吃不喝,也要攒上20年才能买上一套商品房。
其实,在哈尔滨还有很多像李华夫妇一样买不起房子的中低收入家庭。他们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一家几代人或几个小家居住在一个屋檐下。
调查1 房子大、房价高低收入者购买难
有关资料显示,到去年底,哈尔滨市的空置房产在300万平方米左右。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空置房大多为大户型、高档房。面积少则百余平方米,大则二、三百平方米。以目前哈市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计算,哈市闲置的300万平方米空置房则可以解决12.5万人的住房问题。
房价高同样让中低收入家庭望而却步。统计部门的数字表明,去年1~9月份,哈市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780.5元/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上涨8.1%。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2413.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0%。某房产经纪公司的经纪人称,5年前,在哈尔滨市区内,一套使用面积为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价格约在12万至15万元之间。如今,同样地理位置、同样面积的房子,房价却已在17万至23万元。
按照国际通用方法计算,一套中等水平的住宅售价应为购买者年收入的3到6倍,高于6倍将难以形成有效的需求。据了解,哈尔滨去年商品住宅均价2413.8元/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24平方米,一个两口之家购买一套48平方米左右的商品住宅,其房价也在12万左右,而哈尔滨市去年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65万元,一个两口之家年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万元,房价相当于居民年收入的6倍,中低收入家庭只能望楼兴叹。
调查2 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好、经难念
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哈尔滨市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就推行了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住房新政策。
据了解,到2003年,哈市共建成经济适用住房850万平方米,而这些经济适用房很大比例卖给了有钱人。记者曾对哈市几十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进行过走访调查,发现开发项目被倒卖、“经济”房被建成“豪宅”,经济适用住房被建成了复式,政府定价形同虚定,经济房售价每平方米高达三四千元,对买房人没有限制、经济房变成了富人投资首选和开发商牟利项目。由于经济适用住房的违规操作,使该享有经济适用房的市民没有享用到经济房,政府最少损失6个亿土地出让金。一位业内人士计算,如果将这6个亿土地出让金直接补贴给中低收入家庭,至少可以解决3452个家庭的住房问题。(以2413.8元/平方米的价格,每人24平方米每家72平方米标准计算)
调查3 经济房实行公示千余中低收入家庭住上新房
自去年年初以来,哈市房产住宅局以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控住宅建设总量。2005年,哈尔滨市市区住宅建设计划总规模900万平方米,竣工420万平方米,其中价格在3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占83%,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住宅供应结构改善的同时,市民消费结构也日趋合理。据了解,2005年,哈市全市价格在3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住宅销售规模占住宅销售总量的89.4%,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价格在3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住宅销售规模同比下降了9.1%。
经济适用房实行摇号,保障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到房。2005年8月,26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派出代表,参加了泰山家园小区的公开摇号选房大会,504套住宅通过最透明公开的方式,确定了买主。此举开创了哈尔滨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的新纪元。
正是在这一年,哈尔滨市建立起经济适用房社会公示制度,首次将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单位、销售价格等信息向社会公布。由以前开发单位自行选址申报、政府审批,调整为政府组织统一选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建设单位,通过公开预登记、公开摇号、公开选号的方式确定购房者,保证了整个售房过程公平公正、平稳有序地进行,确保中低收入者获益。
继泰山家园小区项目实施后,2005年哈尔滨市还确定了工农小区、育林小区、香木小区、东山小区等4个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数以万计的中低收入家庭有机会实现安居梦想。
为了让低保户等更困难群体也能有房住。哈尔滨市确定了1127户享受低保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在6平方米以下的家庭为首批廉租户。哈尔滨市投入大笔资金为廉租户解决了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截至2005年廉租户补贴全部到位,哈尔滨市总共投入补贴资金1080万元,几百户困难居民住上廉租房。
点评
省政协委员建议建立科学的经济房购买者收入界定标准。购买者的收入如果低于实际收入,就会造成抢破头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而高于实际收入,就没有钱去买经济适用房,甚至连经济适用房按揭的首付都交不起。
改变目前经济适用房规模、户型等规划不合理的现象。要继续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和分配政策,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销售对象的控制政策,廉租住房资金来源、运作模式和运行机制,集资、合作建房鼓励政策,货币补贴资金来源和补贴发放的规范化等;中低收入者买房应该获得相应政策支持。
继续出台住房信贷鼓励政策,提高居民购房支付能力,包括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范个人贷款审查的程序和标准;完善住房保险政策,降低保险费率,明确保险赔付责任,减轻借款人负担;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相结合的组合贷款业务;加快完善住房贷款担保办法,加强对担保公司的业务规范和监督。进一步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费政策,鼓励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和换购住房。
加快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发挥存量住房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中的作用,包括进一步简化交易手续、降低交易门槛,对符合经济适用住房购买条件的家庭给予优惠政策。
省政协委员还提出,房屋租赁和购买二手房是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有65.8%的城镇家庭拥有了住宅产权,而美国、法国、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住房自有率分别为51.5%、46.7%、60.4%。这说明,有住房消费能力者总体上已基本完成住房消费(自住),不会再购房,而剩余的消费者虽有消费需求却没有现实的住房消费能力。住宅租赁市场蕴含的巨大需求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有效途径之一。
链接
在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张左己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2006年,我省将努力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面积,大力推广廉租房,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兴建农民工公寓。认真抓好旧城改造,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消灭城市棚户区、城中村。
据哈尔滨市房产住宅局局长边洪宵介绍,今年哈市将继续建设已经审批的经济住房项目,同时还将改变经济适用住房的补贴政策,变补“砖头”为补“人头”。政府将出台《哈尔滨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货币化补贴暂行办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从原来的划拨供应转变为通过市场招标挂牌出让,由限价销售住房变为发放购买住房货币补贴,由定向购买住房转变为到市场自由选择购房。随着哈尔滨市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廉租户的申报标准将逐步降低和放宽。从今年起,哈尔滨市将把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平方米的低保户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今年将投入620万元解决380户低保户的住房问题,采取以资金补贴为主,以实物配租为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