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臣 |
东北网2月9日电(记者孙晓锐)今天上午,省政协九届四次会议进行大会发言,省政协委员刘臣做了题为《以扶持规模养殖为重点加快黑龙江省东部肉牛产业带建设步伐》的发言。
刘臣委员在发言中表示建设我省东部优质肉牛产业带是一项符合我省实际的战略举措,并对于建设东部肉牛产业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和意见。
全文如下:
以扶持规模养殖为重点加快黑龙江省东部肉牛产业带建设步伐
省政协委员刘 臣
从去年秋季开始,我公司在完成牡丹江滨江城市花园投资后,即开始着手筹建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在牡丹江市政府、林口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现在已经开工,预计今年七月即可投产使用。在接触和调研我省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建设东部优质肉牛产业带是一项符合我省实际的战略举措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西部奶牛、中部生猪、东部肉牛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符合我省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是进一步推进“主辅换位”战略的重大措施。
国家农业部已将我省划为全国肉牛优势主产区,全国牛肉生产总量650万吨,黑龙江省为5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l%,还没有将区位资源优势上升为经济优势。近年来,在市场价格推动下,我省肉牛饲养量扩大。据省畜牧局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黄牛及肉牛存栏量已达到578.9万头,出栏肉牛达到355万头。我省东部地区牡丹江、佳木斯、鸡西等地肉牛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以牡丹江为例,2005年肉牛存栏56万头,出栏22.5万头,同比增长8.5%和20%。我省东部地区畜牧业资源丰富,年产粮食80多亿公斤,农作物秸秆1000万吨以上,生态环境优越,宜牧草山、草坡6500万公顷,为肉牛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又有对俄贸易的口岸优势,随着“主辅换位”步伐的加快,必将成为黑龙江省肉牛产业发展中心。
从国际市场上看,由于中国肉牛价格低廉,出口份额大幅增长,特别是优质肉牛的出口量和价格一路上升。需求量较大的集中在中东、欧洲、俄罗斯、东南亚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从国内市场上看,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正在扮演替代猪肉的角色,销量年年大增,特别是禽流感发生后,牛肉价格已由原来的每公斤15元上涨到每公斤20元。现有牛肉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方面,如果按人均年消费牛肉5.15公斤,以全国12.5亿人口计算,牛肉市场需求量将达到690万吨,是1993年的4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优质高档肉牛短缺,近几年,通过大量从国外进口牛肉来满足高级宾馆、饭店和其他高收入阶层的需求。由此可见,一个时期内,牛肉市场将继续呈现求大于供的态势。随着肉牛产业不断扩大,我省东部地区通过招商引资,皓月、华香和北大荒肉牛深加工企业纷纷落户我省,预计明年相继投资。中国肉牛“航母”吉林皓月集团已落户牡丹江市,对我省东部地区肉牛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强力拉动作用。皓月集团在牡丹江市的加工厂设计加工能力为年屠宰20万头,由于优质牛基数小,2006年仅能加工2万头。
二、建设东部肉牛产业带的战略构想
省政府已确定我省东部发展优质肉牛产业带总的目标是:到2010年,肉牛存栏200万头,出栏70万头,其中改良牛存栏100万头,出栏40万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50万头。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建议:
第一,要扶持皓月集团成为全省肉牛龙头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要集中资源、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扶持皓月集团成为我省肉牛最大的加工龙头企业。
第二,在东部建设5-10户万头优质肉牛养殖场,作为全省的示范场,使之成为为皓月供牛的主力军。每个养殖场投资5000万元左右,以招商形式建设,政府给予扶持。
第三,走好“建大场、育大户”的路子,全面实施“543”工程,即每个县(市)区要抓5个小区,每个乡(镇)要抓4个大场,每个村要抓3个大户。
第四,要加快优良品种繁改进度。实施良种化工程,集中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抓好肉牛良种引进、扩繁和推广,加大肉牛冻配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培育具有东部地区特色的优质杂交牛。
第五,要建立完善防疫体系。按照《动物防疫法》,加强强制免疫和产地检疫工作,可繁母牛要有档案,上市牛要有检免疫证明。从源头保证肉牛质量,从良种、兽药、饲料使用抓起。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力争三年内完成所有乡(镇)、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任务。
我认为黑龙江省肉牛产业虽然已具雏形,但仍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品种落后、饲养方式落后;规模小、缺少资金;繁改和防疫体系不健全、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各级领导重视不足,肉牛产业推进力度不够;对养牛户培训、对龙头企业扶持不到位。这些问题亟待加以解决,以保证肉牛产业化健康发展。
三、建设东部优质肉牛产业带的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专业化推进。建议省政府和各市地政府组织专家对肉牛产业带进行总体规划,提出目标和措施。并成立肉牛产业专题推进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建议省政府成立肉牛产业带推进办公室,做好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工作。二要制定扶持政策,形成齐抓共管机制。省委、省政府要出台支持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省要树立肉牛产业“一盘棋”的思想,各相关部门如发改委、财政、农业、科技、税务、土地、银行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解决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问题。各级政府对规模大、有潜力、拉动作用突出的基地,要拿出一定资金予以扶持。
三要招商引资,建设大规模的养牛基地。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拉动能力强、作用突出的肉牛生产基地。要争取各种扶持资金和项目资金,鼓励和吸引域外资金到我省兴建标准化肉牛示范场。明年应建立5一10户万头养牛大场,以解决皓月集团牛源问题。
四要多渠道解决养牛业发展用地问题。土地部门要支持肉牛养殖用地,妥善解决用地指标调整问题,各乡(镇)也要拿出一部分土地规划发展养牛业。要引导、鼓励农民以土地转包或入股的形式参与肉牛产业基地建设。
五要集中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全省涉农金融机构应增加对东部地区肉牛产业带建设的投入,延长贷款周期,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抵押条件,对肉牛育肥大场(户)的贷款要重点投放。对于万头牛基地大户,省政府应在农业开发资金方面立项予以扶持。要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吸引省外、国外各类企业和财团来我省投资,达到借力发展的目的。
六要完善饲草、饲料生产体系。畜牧部门要指导承包户建设好饲草基地,实施管、建、用结合。大力推广“三贮”、“三化”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要调整种植业结构和退耕还草计划,加大青贮饲料、优质豆科牧草以及其它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
七要建立龙头企业与肉牛养殖基地利益联结机制。搞好龙头企业与养牛基地对接,龙头企业要通过订单合同契约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探索服务链接和股份合作,实现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有效机制,实现龙头与基地高效、和谐发展。
八要开拓肉牛产品市场,发挥龙头企业牵动作用。引导龙头企业依托资源搞好精深加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要利用我省对俄出口口岸优势,发展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业,尽早形成对俄肉牛出口的集散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