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9日电 哈尔滨市是在全国率先将地下人防工程投入商用的,地下商场的不断建设促进了商业繁荣,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记者从昨天在哈尔滨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以下简称“人防办”)召开的人防安全文化建设座谈会上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21家地下商场已有18家通过消防验收,多年困扰地下商业场所的消防隐患问题有望彻底解决。
据哈尔滨市人防办安全处副处长戴烽介绍,1987年,哈尔滨市建成了第一个地下商场——金街。20世纪90年代,国贸城、人和商城等地下商场相继建成。2000年后,又有国泉商城、人和名品广场、时尚广场等建成营业。到目前为止,哈市已先后建设了21个人防地下商场,兼顾了战备和经济效益。这些地下商场分布在秋林地区、火车站前和道里、道外、香坊、动力区域内,总面积达27万平方米,主要经营服装、百货的批发与零售,年创销售收入已达30亿元,年上缴各种税费1.4亿元,安排就业人员万余人。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哈尔滨市人防地下商场主从业人员及相关服务业人员达50万人。
由于人防与商用的差异,这些当年建设的地下人防工程远不能满足目前的消防要求。加之这些工程大多位于哈尔滨市的商业区,地下商铺林立,流动人口密集,形成了巨大的火灾隐患。
2002年以前,哈尔滨市投入7600多万元对地下商场的消防设施进行改造,整改了58项火灾隐患,仅秋林地区就投入整改资金5000余万元,整改了52项火灾隐患。截至目前,哈市投入消防设施改造的资金已达上亿元,21家地下商场已有18家经整改通过了消防验收。永华商城、哈乐地商城和富利达商城的整改工作已进入尾声,但尚未通过消防验收。
据介绍,验收合格的地下商场疏散通道上,每隔40米有一个安全出口。一旦遇到火险,商场内的消防系统将全部自动启动;当室温达到70℃时,商场内的喷淋系统会自动启动;烟雾超过一定浓度时,烟感报警系统自动报警,警铃响起的同时,空调的送风系统转入排烟状态,防止电火发生的事故照明系统启动;卷帘门自动落下至距地面1.5米,在防止烟雾扩散的同时不影响人群疏散。
同时,各商场内设立消防控制中心,并与哈市公安消防“119”预警网络和人防指挥自动化信息控制中心联网,能够达到同时接警,确保消防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