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1日电(记者:李越峰 张丹 摄像:付巍 视频编辑:曲慧) 黑龙江是资源大省,近年来,随着这些城市资源逐渐减少,枯竭,企业的获利模式和生态环境都成为紧迫而现实的问题。2月9日,省人大代表王兆力做客东北网谈,就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与网友互动交流。
嘉宾介绍:王兆力,鸡西市市长
访谈全文如下:
主持人:首先感谢王市长做客东北网谈。据了解,黑龙江13地(市)中,资源型城市有7个,其中双鸭山、鸡西、鹤岗和七台河是大家公认的煤城。做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鸡西除了煤炭资源之外还有其它资源吗?
在鸡西走路,说不定哪一脚就踢出个宝藏
王兆力:鸡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为什么说它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鸡西本身资源非常丰富,现在已经探测到的矿产资源有54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储量比较大的、开发价值比较高的有煤炭、石墨等等,鸡西的煤炭储量有66亿吨,第二个是石墨,石墨的储量是一亿四千万吨。储量以及石墨产量都居亚洲之首。除了煤炭、石墨以外,还有灰线石、钾常石等等,54种矿产资源现在已经开发利用了20多种,其他的矿产资源逐步地在开发。另一方面从鸡西目前的产品结构来看,也完全符合资源型城市的特征。2005年,鸡西的煤炭产量,原煤的产量是2800万吨,在全省作为一个城市来讲是最多的。煤炭的采掘业占到了经济总量近15%,还有其他煤炭的相关产业,比如说电力,煤矿的机械制造、煤炭的深加工,如果把煤炭的相关产业加一起,占到了经济总量的47%左右。
主持人:听完刚才您的介绍,我的感觉就是说,只要拿着铁锹到鸡西随便挖几锹,挖出的不是煤,那就可能是其他矿产。可以说地下全是宝。
王兆力:有人开玩笑说,在鸡西走路,说不定哪一脚就踢出个宝藏。鸡西还有一个亮点,鸡西是农业资源比较丰富,现在耕地1500多万亩,还有500多万亩的湿地,100多万多亩的草原。
主持人:这些有利的资源往往被煤炭这种资源优势所掩盖。
王兆力:因为鸡西煤炭太著名了,所以某种程度上其他的资源,其他的优势被掩盖。鸡西这个城市开发比较晚,绿色食品的种植面积超过了50%。我们建了一个屠宰厂,年屠宰量40万吨以上。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畜牧业的产值会增多,真正实现粮牧沟通发展。我们考虑大力发展畜牧业,它不单纯是产业,它现在更重要是为农民增收,找到一个农民认可的、操作简便的方式,鸡西增收的重点就在畜牧业上。
当鸡西无煤可采,无矿可挖……
主持人:既然鸡西资源这么丰富,而且刚才您也介绍了财政收入的47%都是依靠这种矿藏,这种矿藏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它的储量越来越低,我们是否考虑若干年后,怎么增加这个城市发展后劲?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现在鸡西就已经无煤可采,无矿可挖,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
王兆力:这个设想很可怕,目前鸡西的产业结构,煤炭占了很大比重,虽然说按照目前的产量还能采100年、200年,但是到了100年、200年以后,我们早早晚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有很多朋友问过我,鸡西的资源枯竭了以后怎么办?实事求是地讲,鸡西的资源还没到枯竭的时候,虽然是这么说,但毕竟我们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今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发展,我们不能建立在吃子孙饭的基础上,我们也在研究,作为鸡西这样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王兆力:针对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有几个重点,一个是以煤转电,煤转化工为重点,来打造新型资源型城市。目前鸡西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们目前有66亿吨的储量,2800万吨的产量,但是整个鸡西发电能力还不足60万千瓦,这个和资源型城市,和我们目前煤炭的产量是完全不相匹配的。同时也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大量原煤的运输。二是没有煤炭的深加工,产业链很短,如果把发展完全定位在增加煤炭产量,那么我们资源的储备,环境的承受能力,煤炭的安全生产恐怕都会带来问题。
王兆力:按照省里的“十一五”规划,我们“十一五”期间要推进两个项目:一个是鸡西电厂二期,现在初步规划是120万千瓦,目前我们正在做前期工作,投资者已经落实了。第二就是密山电厂,密山电厂规划也是120万千瓦,这两个电厂有两个投资主体。目前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这两个电厂已经列入国家和省委的“十一五”规划。第二,结合我们鸡西的城市供热,我们筹建了一个60万千瓦的热电联产机组,一方面是增加新的发电量,为这个城市供热能够新的规划。
主持人:这样一举多得,解决煤炭运输的瓶颈问题,也解决当地电力短缺的问题。
王兆力:您说的很对。一个是解决电力紧张的问题,缓解电力紧张,第二主要是拉长煤炭的产业链,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加我们地方的财政收入,增加地方的就业,增加职工的收入,减轻我们环保各个方面的压力。现在鸡西已经开始着手搞镁蓝石、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逐步延伸,把过去的废物如何利用好,变成宝。
对俄经贸,煤城鸡西的战略选择
主持人:除了打造新型能源基地这条路之外,鸡西还有其它“道路”可拓展吗?
王兆力:我们也正谋划其他产业的发展,发挥我们鸡西毗邻俄罗斯沿边的优势,来做好与俄罗斯经济、科技、贸易合作。
王兆力:鸡西位于黑龙江东部,和俄罗斯有641公里的连接线,其中密山和虎林这两个口岸是国家级一类的陆路口岸,这两个口岸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全省25个口岸当中,只有东营、绥芬河、密山、虎林4个是陆路口岸,其中鸡西就占两个。为什么说陆路口岸的优势很明显?简单地说,它可以一年365天天天供货,不受气候的影响,另外供货的成本也很低。
王兆力:另外,多少年来中俄双方合作的基础比较好,尤其是鸡西的密山和虎林两个市和俄罗斯建立了互相诚信、密切友好的往来,这一点在和俄罗斯的合作当中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鸡西还有一批熟悉俄罗斯市场的规则的贸易人才,这些为科技经贸的合作奠定了基础。2005年鸡西市对俄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25%以上,这个幅度虽然是不高,但2006年发展势头会更强劲一些。
王兆力: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对俄铁路的建设,现在国家和省对我们很支持,俄罗斯方面也给予了积极的协助,现在进展良好。我们把跨境铁路早点建成。同时,密山的口岸公路已经全部建成,虎林的口岸公路今年开工,明年可以完工。
王兆力:除了铁路、公路以外,我们鸡西的直线机场近几年开通,到了2007年,有可能形成陆路、铁路和空中三条大通道全部建成。以通道建设为通道,来提升对俄合作的质量和效益。除了通道建设以外,我们把口岸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作为重点。虎林和密山两个口岸都加大了投入,商品检验检疫,基础设施上都做了很大的完善。
主持人:就是说随着硬件设施的完善,软件服务逐渐改进,可能我们对俄的优发挥得淋漓尽致。
王兆力:客观条件应该说是比原来有更大的改进。除了客观条件以外,我们重点是抓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俄出口产品,园区和出口产品基地的建设。所谓基地的建设,俄罗斯对中国的农副产品需求量比较大,无论蔬菜、水果还是肉类,规模、质量、水平都有比较大的提高。再一个是出口产品加工基地的建设,因为俄罗斯市场需求比较多的产品,如服装、鞋帽、家电,这些应该是我们的强项,我们在虎林、密山两个口岸的附近,正在规划出口产品加工的区域。
主持人:近期我们东北网将推出一个大型俄文网站,希望能为我国对俄经贸提供最便捷及权威的网络信息服务。最后再次感谢王市长做客东北网谈。
王兆力:也感谢东北网给了我一个和网友沟通的机会,同时在这里也给各位网友拜个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