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桦南县大八浪乡双鸭子村党支部书记衣学生
2006-02-15 14:01:08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肖元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5日电 衣学生担任双鸭子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己任,带领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拓宽门路,走棚室经济发展之路,使全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村民走上了富裕道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种植业结构

  双鸭子村人多地少,村民普遍存在着安于现状、老守田园的思想,要想让村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衣学生认为必须让村民拓宽思路、解放思想,进一步搞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2000年,衣学生带领村干部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了解到甜瓜在我省市场有一定优势。随后,他组织人员到辽宁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考察结果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详细论证,决定引进这一有科技含量的精品农业项目。当时,村里有个别人对这个项目持怀疑态度,他就深入农户,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增强市场经济意识。经过他的说服、引导,有28户农民决定参与这个项目。

  说干就干。衣学生带领村支部班子自筹10万元启动资金,其中他个人就投入5万元,并从当地信用社贷款10万元,又在县委和扶贫办的支持下,获得项目扶持资金3万元,解决了缺少资金的困难。为了把住技术关,他特意从辽宁请来3位农艺师,签订了3年合同,住在本村负责技术指导。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村委会商讨决定,统一调整土地75亩,建立起了44座瓜菜生产大棚。

  加大力度,把致富产业做活

  为了确保棚室瓜菜生产得到快速发展,早日成为双鸭子村致富的主导产业,他召开村两个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加大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同时成立了双鸭子村瓜菜协会。2001年,在村集体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村委会决定对种植大棚甜瓜的农户实行优惠,每亩地免收150元承包费和其他费用,以解决瓜农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村里又对该项目增加投入5万余元,从调整土地,到建成育苗棚,再到大棚秋整地,都给予奖金上的支持,为棚室瓜菜生产营造了良好环境,扶持了致富项目的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协会作用,拓宽甜瓜销售渠道,建立销售基地,他带领技术人员多次前往鸡西、牡丹江、佳木斯、纷芬河、同江等地了解市场行情和销售情况,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销售任务,并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巩固扩大致富项目,扩大精品农业规模

  2001年,44座800平方米大棚,每座收入在7000至9500元之间,而在甜瓜生产结束后,大棚下茬又可以种植尖椒或油豆角,每个棚收入在2000至3000元左右,平均每座大棚的两茬作物收入在1万元以上,是种植大豆收入的60倍。仅此一项,全村当年户均增收750元,人均增收180元。如今,在双鸭子村,村民们尝到了种植瓜菜的甜头,投入到这项生产中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瓜菜大棚已达到187座,人均收入保持在全乡较高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双鸭子村瓜菜协会在发展特色经济、增加瓜农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现在,双鸭子村瓜菜协会本村会员已经达到60名,邻村的16名村民也加入到协会当中,村里的两名瓜农已成为明义乡的甜瓜技术员。

  通过几年实践,双鸭子村的棚室瓜菜已获成功。在该村的带动下,全乡13个村共建瓜菜棚室2086栋,全乡直接增收1300万元,人均增收500元。双鸭子村棚室瓜菜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在管理模式上形成了统一整地、统一育苗、统一购销、统一协调资金、统一技术服务、分散田间管理和股份投资的产业化雏型。

  衣学生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理清了发展思路,农民增加了收入,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