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创排三台大戏 打造文化品牌—佳木斯戏剧文化现象启示录
2006-02-15 14:05:26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杜鹏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5日电 去年,佳木斯文化局所属的各文艺团体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在经费极度紧缺、演员阵容不齐的困难情况下,创作、排演出了大型现代京剧《黑土地的女儿》、室内情景剧《网络ABC》和反腐倡廉剧《路》。这些剧目都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的中心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赞誉。这几部戏有的赴省城参加了“黑龙江艺术之冬”文艺调演,有的在山东各地巡回演出近200场,享誉齐鲁大地,有的被省、市纪检部门确定为反腐倡廉剧目,组织机关干部观看。

  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刘贵芝在谈到这几部戏时深有感触,她说,这几部戏的创作和排演过程,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们感到,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百姓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我们的创作方向,我们就要围绕这些方面,组织各文艺团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市京剧团根据市委书记郭晓华在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把我市建设成省东部地区的文化中心城市”的要求,决心创作、排演出代表佳木斯文化层次、体现黑土文化特色和反映主旋律的作品。当时,富锦市农委副主任、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总农艺师麻晶莉作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和全国、全省农业战线的先进个人,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把这个人物的形象搬上舞台,成为创编人员的一个强烈愿望。思路确定之后,市京剧团派出了编剧、导演和主创人员到富锦市,对麻晶莉进行了采访。经过3个月的创作,2004年8月,《黑土地的女儿》剧本初稿完成。年底,当这部戏排练成型时,恰逢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市领导观看了这部戏后,认为这是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部难得的好教材,于是,市委决定,把观看这部戏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一项内容。2004年底到2005年初,在市内演出10几场,在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反响。随后,又到佳木斯所辖的周边县(市)和国有农场演出30多场。

  去年12月26日,这部戏作为第二届“黑龙江艺术之冬”系列活动之全省新剧目调演剧目中的惟一一台京剧现代戏,在哈尔滨北方剧场进行了专场演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省戏剧工作室副主任孙天标对此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京剧《黑土地的女儿》是用国粹艺术表现现代生活的有益尝试,是难能可贵的。

  谈到《黑》剧的创排过程和演出效果,市京剧团团长马志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创排过程中把握住一个原则,那就是保证真实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搞高、大、全那一套,让先进人物有血有肉,就像在我们身边。

  由市评剧团创排的情景剧《网络ABC》在佳木斯市演出20余场之后,团领导果断决策,大胆闯市场,在山东各地陆续演出近200场,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创排这部戏的初衷是,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为民办的若干件实事中,有一项是清理整顿网吧,为未成年人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市评剧团围绕网吧内外的事进行了创排,以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这部戏在山东各地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市评剧团团长吕冰峰说,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团体,就要紧扣时代脉搏,把老百姓广泛关注的人和事通过舞台呈现给观众,对青少年成长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

  由富锦市艺术团创排的反腐倡廉题材的龙江剧《路》,在佳市演出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在省、市纪委的协调下,共演出60多场,光在省直机关就演出10几场。此剧以其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通过对这3部戏的剖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剧目的创排,只有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贴近了群众生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才会受到群众欢迎。市京剧团、评剧团的主创人员创作剧本时,正是因为紧扣时代脉搏,立足于尊重观众、尊重市场,使每个剧目在创意之初就从是否贴近群众生活、被群众接受出发,本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严格要求,对剧目生产和市场需求作充分的论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才创作演出了弘扬主旋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好剧目。从市场的角度而言,文艺团体的文艺产品其实是一种商品,观众则是消费者,你的产品能不能为消费者所认可,那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像市评剧团创排的《网络ABC》就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并在检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