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发挥能人带头作用 万庆村绿色水稻种出了名堂
2006-02-17 11:30:08 来源:东北网—佳木斯日报  作者:潘沐抚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7日电 佳木斯郊区(永红)莲江口镇万庆村有两个能人,一个叫程立国,一个叫孙占林。就因为村里有了这两个能人,万庆村的水稻种出了名堂。

  3年前,万庆村的6000亩水田种植,因为各自为战,想咋种就咋种,收获的稻谷参差不齐,品质不高,卖不上好价钱。结果,愁坏了村民。

  3年后,万庆村的6000亩水田,有4000亩被改造成了无公害绿色水田。154户农民在协会的统一指导、管理、经营下,生产出来的纯绿色水稻,因为有了订单保底,平均每公斤水稻比一般水稻的市场价高出3毛钱。农民不再为卖水稻而发愁。

  发生这一变化,缘于万庆村的两个能人——万庆村寒地水稻生产协会会长程立国,协会科技能人孙占林。

  2003年3月1日,在全村的水稻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科技含量不高、品质不好、卖不上好价钱的情况下,131户村民入会,成立了万庆村寒地水稻生产协会。程立国是个有头脑、肯钻研、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会员们推举他当了会长。孙占林在村里是个有名的科技能人,协会里技术上的事,就交给了他。两个能人走马上任后,瞄准了优质、绿色、高产高效,组织生产有机水稻。实行统一选购良种、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测土施肥、统一市场销售的“四统一”生产。由协会统一技术操作规程,在会员中推广使用了大中棚育苗新技术,统一实行了工厂化育苗。协会还购买了测土施肥仪器、电脑,上了宽带,建起自己的信息平台。会长程立国在自家的地里搞绿色水稻种植实验,不喷农药、不上化肥,搞水稻酵素试验,人工除草,取得成功后,老程就把实验数据写成操作规程,再向会员推广。科技能人孙占林代表协会,请农垦科学院的专家当顾问,帮助筛选优质品种。

  经过3年的调整,万庆村的绿色水稻生产面积发展到了4000亩,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2005年,万庆村生产的绿色水稻全部签了订单,打入了河北荆州市场。

责任编辑:强锐